仁义的含义?

如题所述

一、含义

1、宽厚正直。

2、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二、仁义

1、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2、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扩展资料:

孟子“仁义”思想中的“义”提出的原因     

一、时代发展的结果     

1、相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来说,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孟子所处的环境又发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宗族领主的土地所有制逐渐向地主私有制转变,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复杂,诸候之间,诸候与大夫之间为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民,展开了激烈斗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2、经济上,随着冶铁技术广泛地用于生产生活中,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日益繁荣起来,各国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

3、文化上,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动乱时期的人们行动自由,思想空前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原有的“仁”已跟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于产生和形成了孟子这一特有的思想。  

二、对孔子学说的发展的结果     

1、孟子在吸收孔子思想的同时,自己的知识也在不断增进和丰富,为了使自己的思想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他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孔子“仁”的思想为中心,又纳入了“义”,把孔子思想中的“仁”作为家庭的宗法伦理原则,又把“义”视作君臣关系、长幼关系作为社会伦理的原则。

2、“仁义”是孟子“仁义礼智”四德中的二德,虽然孔子也曾提出了这四德,但他重点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要互相亲爱的“仁”和维护周朝统治秩序的“礼”。孟子则用“义”对“仁”进行补充说明,使儒学思想更加完善合理。

参考资料:仁义-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0

1,仁义即仁爱与正义。仁爱,就是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正义即公正。仁义的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能有一颗宽仁公正的心对待他人。

仁义一词主要描述人的性格和人品,性情和蔼,通达情理。

2,仁义是汉语词语,拼音为rén yì,做形容词用,是褒义的感情色彩,用于形容人,以下为举例:

孔子不止学识渊博,待人待物更是时刻以仁义为上,品行高洁,德高望重,引人称道,是卫道者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智者。

②他满口仁义道德,却虐待他年过八旬的老娘,真是个人面兽心。

③仁义待人可以帮助我们赢得大家的尊重与友爱。

④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义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

⑤成功的企业,通常是由经受过考验、能干而又仁义的独裁者所领导。

扩展资料

仁义也作“仁谊” ,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做方言是谓性情和顺善良。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推己及人的意思。义: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仁义一词出自儒家的伦理思想,出自“五常”,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仁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1
俗语常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到底是什么呢?③“仁”的第一义,仁就是爱别人。《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向孔子问仁是什么,孔子告诉他就是“爱别人”。《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爱别人,以爱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 “仁”的第二义,仁就是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只要哪天做到这样了,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了。由此看来,要做到仁全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仁”的第三义,仁就是庄重,严肃。“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就像接待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就像承当祭典一样严肃。”“仁”的第四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仁”的第五义,仁就是无怨。《论语》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说,在诸侯之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家管事也无所怨恨。就是说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事不要有怨恨。“仁”的第六义,仁就是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仁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孟子说:“人们都有一颗不忍看到别人蒙受灾难的心。古代帝王由于有这种怜悯别人的心,这样才实施了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拿这种怜悯别人的好心,去施于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那么容易了。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忍看到别人蒙灾难受痛苦的心的缘故,譬如人们突然看见无知的小孩将要跌到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恐、不忍的心情――这不是为了想跟这孩子的爹娘攀交情,不是为了要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孩子的啼哭声才这样的。”怎样做才合乎仁呢?能做到恭宽信敏惠五德就算是仁人了。“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在世上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人侮辱,宽厚就得民心,诚信就会受人倚仗,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够使唤人。”樊迟问仁。子曰:“居外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孔子说:“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这几种品德,即使到了外族国家,也不能丢弃。”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乎仁?必圣也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子贡问:“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地对人们给予好处,并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这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呢!那一定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成功立身,也让别人成功立身;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能够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这就可以说是仁的路向了。”④“义”的第一义,就是合适,适宜。《中庸》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所谓义,就是分别事物的大小轻重并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和处理事物,其中以尊敬贤者最为重要。这是君王治理国家而言,推而广之,就是不论做什么事,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实质,并与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使之达到适宜、合适的程度,此谓义也。宜者,宜仁宜礼也!推进一步说,就是按照仁、礼的要求所必须做的。“义”的第二义,就是羞恶之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这是从心理方面来讲的,人生来就有做错了事而后悔之心,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自责不安,此乃所谓天良是也。“义”的第三义,就是人生的正确道路。《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又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义就是要按照仁的要求去待人做事,不仁肯定就不义,心歪了,行还能正吗?“义”的第四义,就是听从、服从兄长。《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义”的第五义,是公正、公平及正当之举。《论语》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地。”孔子说,行不正当、不公平之举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是不值得去考虑的。“义”的第六义,是做要有利于天下的事情。《礼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所提倡的义,就是不论你地位高低都要从事于对天下有利的事情。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智信是为了实现仁义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及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注:在《论自然》中已经发表)
第3个回答  2013-09-21
仁义礼智信,被公认为儒家的重要思想光辉。但绝大多数人对“仁义”的理解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家认为,仁,是仁爱,义,是正义。仁好理解,义呢?义士是褒义词,可以说是正义之士;义气呢?有点贬义,至少是中性。所以,我看,把“义”仅仅理解为正义是有失偏颇的,对仁的理解也有片面。懒得引经据典了,毕竟不是论文,就直接说出我的观点。仁,本意是辨别是非,通晓大义。这个仁并不是通常理解的“仁爱”,仁爱这个词根本是舶来品,是西方民主的东西。我国传统的“仁”,就是说一定要明辨是非曲直,这个是非曲直还专指对社会现象的辨析,婆婆妈妈是事,“仁”是不管的。所以大家都说管仲是“仁政”,商鞅就是酷吏了。仁我还没有说明白,就放一放,说说义。其实,义是最好理解的。义实际并不是什么正义,而是“牺牲”,为了我们正确认识的“仁”而去勇于牺牲。所以,大家说的“义士”,就有了悲壮的意味,至少是自叹不如的感慨。有人说,还有“壮士”一词呢!那就更加伟岸了,壮士是拿自己的生命作为牺牲,是彻底的奉献,彻底的义士。当然,“义士”是和“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仁”,只能说是“义气”,“义气”是不分是非的简单牺牲。大概明白了吧,为啥说是“仁义”了,仁义就是“识得大体,勇于奉献”。还要说明白的是,有些人说,仁是封建社会上下等级之间联系的准绳。我看更失偏颇。封建社会的等级序列是由“礼”来制衡的,用“乐”的形式加以神话。至于“智”和“信”,不能和“仁义礼”相提并论,“智”和“信”只能说是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了。明白什么是“仁义”了吗?别再被忽悠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