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

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良渚,东方文明圣地 历史档案: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余杭区良渚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美丽洲”。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个发现,让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从此声名远播。 施昕更先生的这个发现,就是最终被考古学家以最早发现地“良渚”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左右,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广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1000余年。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的地位价值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早在1994年,良渚遗址就因其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评价说:“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沐浴着新中国的旭日,良渚考古进入了黄金时代 l936年,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余杭良渚一带发掘了良渚棋盘坟、荀山周围以及长命桥钟家村等遗址,他在调查中还获知类似的遗址有10余处之多,都出土了大量的黑陶与石器,施昕更先生据此撰写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这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发端。 然而,战争连绵,刚刚起步的良渚考古也因此陷于停滞状态。直至20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我国的考古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良渚考古开始了大量积累材料的阶段。 1955年,浙江对余杭长坟遗址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良渚遗址范围内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不断揭开良渚荒草萋萋的历史尘封,使它曾经沧海桑田的面庞逐渐变得亲切。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及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的风风雨雨,复杂的社会结构、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层层揭示 20世纪80年代初,以吴家埠发掘为标志,这一区域的考古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神秘的良渚文化也揭开层层面纱。 反山、瑶山发掘引起巨大轰动,并迅速掀起一股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研究的热潮。不久,汇观山、莫角山等重要遗址被揭示,良渚文化的研究又被推向新的高潮。 “良渚遗址”作为大遗址的特指概念逐渐形成,大型礼制性建筑、高等级祭坛、显贵墓地集聚一地,大量不同类型的遗址被不断发现,良渚遗址作为良渚时期的一个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观念,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完整而庞大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人类创造性天才杰作的代表和早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范例,是一种消逝的文化的独特见证,又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及艺术有较大关联,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1996年,良渚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称: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我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我国文明史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千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今后应成为人们纪念、教育、观光的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带领的考古队发掘的“良渚古城”, 其以宏大规制,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城”,是良渚文化的国都所在,同时将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整整3000多年。 “良渚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在首届“良渚论坛2008中华文化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到: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恒星。它最明显的特征是首创、独创、原创,也就是它独特的文化创造性。 良渚遗址也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 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便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展示专项计划》中,将良渚遗址列为第一类第一号项目。2007年它又入选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 回头看良渚遗址多年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