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毕业论文题目.....
要找多一点的资料!

4、对人民的热爱。
在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同时,作者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和同情关心。统治阶级实施罪恶行为的对象是劳苦大众,而作者亦是其中受害的一员,有切肤之痛,诉诸笔端时,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不愧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在《寄柏学士》中作者吟出了“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环有堵”由此可见作者对人民的拳拳关爱之心。更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⑧”(《咏怀五百字》)的一颗火热心肠,爱民之情尽显无遗。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为天下穷苦人民的幸福而我牺牲的精神,其格调之高,可光照千古。
作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诗句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矛盾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人民的深深同情,同此类的诗句如“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况闻处处鬻男女,割忍慈爱还租庸”等,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热爱。在书写人民的巨大苦难时,作者始终怀着一颗暖暖的关爱之心,为人民的痛苦而痛苦,为人民的疾苦而大声疾呼减轻税赋。即使在隔了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火热的心的温度,同时也温暖着我们的心。
二、杜甫诗表现爱国思想所用艺术手法特点的探讨:
杜甫诗的爱国思想不是说教式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运用纯熟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他的诗歌风格多种多样,是一种集大成式的,他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而在众多的艺术手法中,从大的方面来说,取得最大成就的是现实主义。这与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的诗大多取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连。加之作者本人的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真挚又饱经忧患,发之为心声的最好办法便是采用现实主义。因此,善于用典型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作出典型的艺术概括,就是杜甫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作者的爱国思想也被这种手法很好地体现出来。
1、善于用典型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作出精练的艺术概括。
从诗人许多有名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又从众多的现象中提炼出本质,挖掘意蕴,加以集中概括,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以此来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思想。
比如:《石壕吏》中那位老妪被频繁战乱中兵役所造成的悲惨遭遇,“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悲惨现象,所反映的虽只是一个家庭的家破人亡,实际上是反映出了战乱中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共同命运,而作者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深深同情也就寄寓在这当中了,同样的手法在《兵车行》中被如法炮制,路上那个“行人”所述的遭遇,“或从十五北防河⑨,便至四十西营田⑩。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种十五便从军,头白还戍边的悲惨遭遇也是千万个征夫戍卒的共同命运,作者对人民的热爱与同情也由此而得到体现。
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它千百年来都一直震撼人心中,究竟原因就是它对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它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严重的贫富悬殊一针见血地捅了出来,封建地地主阶级的奢侈挥霍与农民阶级的食不裹腹、民不聊生、被饿死冻死现象的严重对立被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而这人们肯定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不合理的现象呢?作者的批判矛头对准了整个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这一被剥削阶级的深深热爱和同情也相应地被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而这正是作者采用典型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作出精练的艺术概括,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这一手法特点的最有力地体现。
2、粗中有细,细中见粗的手法。
纵观杜甫的许多诗歌,经常是既有雄浑壮阔的意境的粗笔勾勒,也有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这种粗细结合手法的统一恰好将作者博大的爱国思想和对人民的细致入微的同情,抒发出来。
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看草木深”,大处从一国着眼,放眼山河,宏阔的意境勾勒出来后,再工笔描绘草木长势之深。处于春日的城市竟然是荒草茂盛。对于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作者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细笔刻划,无不衬托出作者为国破而忧伤泪流的一腔爱国情怀。粗中有细,细中见粗手法在这首诗中起到了很好地抒情作用。

另外,在《兵车行》中,作者用“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一粗笔勾勒了整个征人队伍出征的宏大场面,继而用“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提示了那一个“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理,而这个细节很好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对于人民的残酷压迫。粗笔突出了队伍庞大,征人众多,细笔提示了敢怒不敢言受强迫入伍的残酷现实。这种粗细结合手法的统一,把共同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作者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憎恶,对人民的同情之情都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3、融主观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事物中。
作者采用的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在对现实生活作客观的反映时,作者往往是如实写出客观现实后而不加以主观点评,但作者的褒贬又融于客观之事物中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憎恶之情都融于客观描写之事物中了。
例如:《兵车行》中所描绘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些惨不忍睹的景象完全是借一个“行人”之口的叙述出来的,而作者不加一字予以点评,但作者对频繁战乱的残酷兵役的痛恨之情已传达出来了,对百姓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之情也已显现出来。
又如:《丽人行》中“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这些诗句只是对杨玉环的服饰、行动作具体的刻画,不加谴责之语,但是对于杨贵妃的奢侈浪费的批判之情自然从诗句中传达出来。
还有《石壕吏》中,作者也是通过客观地描述自己的所见,以及老妇人自述的事实,将老妇人家中的悲惨遭遇客观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作者并未加以点评,只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感受。读者自然而然地会对残酷兵役产生憎恶之情,老妇的遭遇会让读者同情怜悯。作者的感情已完全融入客观描写之事物中了。
4、以议论为诗的倾向。
杜甫把议论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传达表现出了作者“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这种手法大量被成功运用于诗歌中,不能不说这是作者的一种大胆创新。
作者的爱国诗中的议论手法多种多样,在各种诗体中都运用自如。在发出作者自己对现实的观点看法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一颗忧国忧民的伟大心灵的温暖。
比如在五言古诗中的名篇《咏怀五百字》中,作者先是记叙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惨痛现实,继而发出“生常免租税,名不来征伐”的美好愿望,然后更让人感觉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热爱人民之情感真切。这种以叙事为基础的议论,言之有据,议不空发,让作者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很好地寄托。在七言近体《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开平?”的句子中,作者谴责了许多只图安逸享乐的统治阶级将领不为国尽职尽责,只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难不恤国事。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七言古诗中,作者在叙述了自己家庭所遭遇到的万分穷苦的凄惨景象后,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议论。让人深得这议论是由肺腑中发出来的,由一已之育联想到天下所有穷苦人民的痛,忧民爱民之心可想而知。
5、杜甫诗歌语言精炼苍劲的特点。
杜甫自身具有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加之又有“为人性辟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因此他的诗歌语言就具有了精炼苍劲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用一个“臭”字就活现出来了,他们的奢侈浪费的基础肯定是对人民变本加厉地残酷剥削和压榨,从而导致了民不聊生,“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场面。区区十个字,将统治阶级的罪恶彰显出来,作者的爱憎之情也已表露无遗。真可谓是言简意丰,简洁有力的语文典范,即使经过了千年,仍然在震撼着我们的人心。诸如此类语言的诗句,在作者的许多诗作中都大量出现过。例如:《壮游》中的“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一“上”一“下”饱含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国家的兴亡,百姓的苦乐都是作者最为关心牵挂的事。作者的语言既精炼苍劲又饱含爱国思想感情。
三、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综上所述,杜甫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他的爱国思想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都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真可谓是“光照千古,泽被万代”。而他的集大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之人取之不尽的一个艺术宝库,滋润灌溉了无数的诗人作家。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影响是永远可垂范于后世的。
①干谒:向上级献文求官或是钻营请托。
②选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整句言报效国家人民的理想。
③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泾河发源地。
④天柱:神话传说中支撑天的柱子。实言担忧国势颓危。
⑤鬻:卖。
⑥彤庭:朝廷,汉代宫殿以朱漆涂饰,称。后泛指皇宫。
⑦聚敛:横征暴敛。城阙:本为城门上的建筑物,此指京城、朝廷。
⑧穷年:一年到头。黎元:老百姓。
⑨防河:当时吐蕃侵扰河右,曾征召河西、关中诸军防秋,故云防河。
⑩营田:屯田。无战事时则耕田,有事则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他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他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