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到十二月分别有多少天?

意思是每个月有多少天,

一月:31天;二月:28或者29天;三月:31天;四月:0天;五月:31天;六月:30天;

七月:31天;八月:31天;九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扩展资料

月份来源:

月份来源的传说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世本》中记载,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中国农历各月别称由来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为三月。孟月、仲月、季月分别指各季的第一、二、三月。

孟月,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

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

古乐有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故合称“律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5

根据平年和闰年的不同,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同的。一年一共有365天或者366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闰年每隔4年一次。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

一月:31天;二月:28或者29天;三月:31天;四月:0天;五月:31天;六月:30天;

七月:31天;八月:31天;九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

农历一月到十二月的别称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3

一月:31天;二月:28或者29天;三月:31天;四月:30天;五月:31天;六月:30天;七月:31天;八月:31天;九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

古人就是在观察了月亮的月缺变化之后,才悟出“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的变化之理,才造出了这样一个月亮的“月”字—— (金文)。哦!这是一个弦月,是不圆的。

为什么不造出个圆月呢?除了如果造出个这样“ ”个圆圆的月亮容易和“ (日)”相混淆外,古人是想让我们看见不圆的“ ”字,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月亮有圆缺的变化规律: —— —— 。即由不圆到园再到不圆的变化,这就容易理解划分月份的原理了。

月亮一年变化十二次,所以就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这就是月份的来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人们管月份叫“月”,就是让我们能通过联想月亮的变化而悟出月份的来历。这又形象又好记,这就是古人的智慧的表现。是最最简单、最感性也是最有逻辑原理的思维表达方法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13
一月:31天二月:28或者29天三月:31天四月:30天,五岳:31天六月:30天七月:31天八月:31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29
你要问阳历还是农历?阳历:一月:31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三月:31天;四月:30天;五月:31天;六月:30天;七月:31天;八月:31天;九月:30天;十月:31天;十一月:30天;十二月:31天,农历: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