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常见病有哪些

如题所述

摘要:眼睑病是发生于眼睑部位的疾病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为局部疾病发病部位在皮肤睑腺睫毛肌肉等包括眼睑的炎症外伤肿瘤以及眼睑的内外翻上睑下垂眼睑先天性畸形等。眼睑常见病有针眼/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倒睫、睑内翻、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等,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等知识。眼睑病定义和相关眼睑病是发生于眼睑部位的疾病,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为局部疾病,发病部位在皮肤、睑腺、睫毛、肌肉等,包括眼睑的炎症、外伤、肿瘤,以及眼睑的内、外翻,上睑下垂,眼睑先天性畸形等。
有时眼睑病变为全身病的早期表现,如肾炎患者表现为双上睑非炎性水肿;感冒时眼睑可出现单纯疱疹;面神经麻痹时眼睑可闭合不全或痉挛性收缩等。但多数病变由其本身或邻近组织蔓延而致,眼睑本身病变也可扩散到眼球、眼眶、颅内甚至全身。
眼睑易受外伤,表现为水肿、瘀血或破裂。眼睑病变中最多见者为炎症,尤其是腺体炎症。眼睑也是肿瘤易发的部位,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血管瘤、黄色瘤、色素痣等。小者无需治疗,大者可行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以睑板腺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多见。这些肿瘤早期仅表现为硬块,因而常与霰粒肿混淆,尤其老年人要特别警惕,及早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眼睑先天异常最多见为内眦赘皮和下睑赘皮,为内眦部的弧形皮肤皱褶,多从上睑向下延伸,多为双侧性。前者可造成假性内斜视;后者可产生倒睫,轻者可随访,重者需手术矫正。内眦赘皮亦见于先天愚型。
麦粒肿/针眼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型,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的化脓性炎症。
麦粒肿病因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麦粒肿的症状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2、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麦粒肿的治疗和护理1、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
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
2、手术切开
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放置引流条。在炎症消退后,如果仍旧留有残余的肉芽组织或者硬结,可以再次手术切除治疗。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皮肤面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结膜面切口应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
可用自体免疫疗法。伴全身发热,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4、麦粒肿的护理
护理方法:在麦粒肿刚起来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可以用干净的热毛巾湿敷,每次15分钟,每天3次。
(2)可用一根线扎在孩子患眼对侧的中手指指根处,即:当孩子右眼患病后,扎左手的食指根部,左眼患病扎右手。注意,线不能太紧,以防影响孩子手指的血液循环。
(3)在患处涂眼药膏或滴眼药水。
(4)当脓肿成熟时,小脓肿的自行破溃后,用消毒纱布拭去脓液;大的需要到医院切开排脓。脓出后再涂上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
麦粒肿的预防方法1、经常保持眼部清洁,不用不干净的手、毛巾、手帕等物品擦眼。
2、患睑缘炎、结膜炎或沙眼时应及时治疗。
3、有糖尿病、多发疖痈、肺结核、扁桃腺炎及其他慢性疾病时,要及时治疗。
4、有近视、远视、散光时,应及时配镜矫正。
霰粒肿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儿童和成人均可患此病。该病进展缓慢,可反复发生。可在眼睑上可触及坚硬肿块,但无疼痛,表面皮肤隆起。该病发生于老年人,且有复发倾向时,需与睑板腺癌相鉴别。
霰闰肿的病因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最终导致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
霰闰肿的症状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眼部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霰闰肿的治疗护理1、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小的囊肿无需治疗。
2、在囊肿周围或囊肿内注射强的松龙0.3~0.5ml,可以促进其吸收。
3、大的霰粒肿可手术摘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
霰闰肿的预防1、不能偏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多饮水,禁食各类汤(包括汤泡饭,烂粑饭),少食各类糖果,避免食过多油腻、油炸等高能量脂肪(牛奶)饮料和刺激性食物。
2、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
3、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
4、如果有就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及时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
5、小的患儿一般性格倔强,注意幼儿心理疏导,避免急躁易怒情绪,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饮食口味要求。
睑缘炎睑缘炎是指发生在眼睑边缘部的一种慢性炎症,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鳞悄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睑缘炎的病因鳞屑性睑缘炎:
病因:①睑板腺分泌旺盛,皮脂溢出,合并轻度的感染如卵园皮屑芽胞菌,能将脂质物分解成为有刺激性的脂肪酸。
②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或劣质化妆品的刺激亦为常见诱因。
溃疡性睑缘炎
病因:由金黄色葡萄菌所致的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
眦部睑缘炎
病因:为莫一阿氏双杆菌感染所致,亦可能与核黄素缺乏有关。
睑缘炎的症状1、眼睑部有烧灼感,可有刺痒、刺痛;
2、鳞屑性者睑缘发红,睫毛根部可见鳞屑或痂皮;睫毛易脱,能再生;溃疡性者有出血性溃疡及脓_,日久睫缘肥厚,秃睫或睫毛乱生;眦角性者眦部皮肤浸渍或糜烂,常合并眦部结膜炎。
睑缘炎的治疗护理治疗原则
病原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局部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轻型病例以局部点眼液、眼膏及其他辅助药为主。
2、长期不愈、屡发者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有效药物(注意自身有无糖尿病存在)。
3、消除诱因:如有屈光不正者验光配镜。
睑缘炎的预防1、预防“烂眼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揉眼睛,不用不干净的东西擦眼睛,也不用别人用过的眼药水点眼睛。擦眼睛时,一定要用干净的手帕,手帕要常常烫洗日晒。
2、还应注意除去各种刺激眼睛的因素,及时矫正屈光不正。
3、要避免长期熬夜,适当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如果有慢性病的应该同时进行积极治疗。
4、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避免精神紧张,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境况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诱发睑缘炎或使本病加重。
倒睫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倒睫是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外眼病,主要是睫毛的生长方向发生异常。生长方向异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睫毛,不但经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还会引起眼球充血,结膜炎,角膜上皮脱落,角膜炎,角膜血管翳,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进而影响视力。
倒睫的原因引起倒睫的原因主要有两类,包括不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和伴有眼睑内翻的倒睫。眼睑内翻一定可以引起倒睫,但是倒睫不一定都伴有眼睑内翻,倒睫可以单独存在。睑内翻(entropion)是指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的异常状态。
1、儿童及青少年主要是由于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下睑的赘皮,有时下睑赘皮联合内眦赘皮,以及先天性的眼睑内翻引起。
2、中老年人主要是由眼睑结膜的炎症以及睑缘部瘢痕收缩所致,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内翻。
倒睫的症状检查下睑倒睫时,嘱患者向下注视,便于发现睫毛是否触及角膜。怕光不愿意配合手电或者裂隙灯检查。
并发症
1、结膜的炎症:由于睫毛的反复刺激结膜和角膜,因此结膜炎比较难以治愈,常常容易反复发作,流泪,分泌物常时有出现。结膜炎症反复且长期不愈时,有的患者出现结膜瘢痕,少数出现局部睑球粘连。
2、角膜的改变:倒睫可以引起角膜上皮点状或者弥漫状损伤,角膜上皮的脱落、角膜浅层混浊、角膜血管翳、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进而影响视力。
3、其它:除了角膜病变影响视力以外,倒睫有时引起散光也可以影响视力,在儿童患者如果散光明显的话,少部分还可以引起弱视。
倒睫治疗护理1、对于婴幼儿及儿童:
程度较轻者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睫毛严重刺激角膜流泪又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较小儿童可以采用缝线矫正术,如果年龄较大内翻严重者可行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部分切除术。
2、成年人:
对于成人不伴有眼睑内翻的数量较少的局部性倒睫,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拔除法:倒睫数量不多时可以直接用睫毛镊拔除,但是由于睫毛的毛囊并没有破坏,几周内易复发。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更硬,刺激角膜。
②电解法:电解破坏毛囊并拔除,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10~20%左右。
③冷冻治疗:解除众多的倒睫,潜在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色素脱失,术后的睑缘切迹,对睑板腺的损害和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④激光治疗:激光分离术,对少数散在分布的倒睫是有效的。
⑤手术切除毛囊治疗: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将毛囊切除;若倒睫数量多,可楔形切除或前板层切除,对于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局部成簇的倒睫有效。
3、倒睫数量较多的和伴有眼睑内翻:
①上睑埋线法矫正内翻倒睫:适合年轻、上睑皮肤较薄、不松弛、皮下脂肪不多、内眦赘皮不明显的上睑轻度内翻倒睫的患者。
②下睑缝线压管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适合部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及退行性睑内翻。
③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适合于青少年伴有下睑赘皮的内翻倒睫和部分老年人的退行性内翻倒睫。
④眼轮匝肌缩短术:适合退行性眼睑内翻。
⑤睑板楔形切除术:瘢痕性睑内翻引起的倒睫,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睑板。
⑥睑板切断术:适合眼睑变形和肥厚不明显的病例。
⑦睑缘灰线切开术:适合内翻程度在整个眼睑不一致的患者或者做其它手术方式仍有部分倒睫未能完全矫正者。
倒睫预防倒睫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平时注意眼表的健康、重视眼表附属器,女性在化妆时注意爱护睫毛和睑缘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倒睫和乱睫的发生,同时,注意睑缘清洁,不要用手去揉眼睛等,也可以防止其他眼部并发症的出现。
睑内翻睑内翻是指眼睑,尤其是眼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一种眼睑位置异常。睑内翻常伴有倒睫,但倒睫不一定有睑内翻。睑内翻可分为三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睑内翻的病因1、先天性睑内翻
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
2、痉挛性睑内翻
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3、瘢痕性睑内翻
上下睑均可发生。有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常伴倒睫。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睑内翻的症状1、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
2、患者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老年性睑内翻可急性发作,症状发作性加重。
3、检查可见睑板、尤其是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如长期不愈,则角膜有新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引起视力下降。瘢痕性睑内翻可见睑结膜瘢痕形成。
睑内翻的治疗护理1、先天性睑内翻
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如果患儿已5~6岁,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刺激角膜,可考虑手术治疗,行穹隆部-眼睑皮肤穿线术。
2、老年性睑内翻
可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如无效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对急性痉挛性睑内翻应积极控制炎症。为暂时缓解刺激症状,可用胶布将下睑牵拉。无眼球者可安装义眼,由包扎绷带引起者可去除绷带。
3、瘢痕睑内翻
必须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4、睑内翻矫正术
适应证:①眼睑缘内卷,睫毛成排倒向角膜;②眼睑内翻致明显角膜损伤或患者主诉异物感。
禁忌证:①严重的眼睑闭合不全;②急性结膜炎、青光眼发作;③溢脓明显的慢性泪囊炎。麻醉方法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禁忌安全有效。
术后护理:需包扎48小时,5~7天拆线,术后约有两周感眼部干涩不适,可点用抗生素眼液及眼膏,有些病例可有复发,特别要注意,凡有明显异物感应及时复诊。
睑外翻睑外翻是指眼睑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下睑比上睑更常见。轻者睑缘后唇离开眼球,外翻如涉及内眦侧泪点外翻则引起泪溢,重者睑结膜暴露,甚至眼睑闭合不全。
睑外翻的原因1、痉挛性
由于眼睑皮肤紧张,眶内容充盈眼轮匝肌痉挛压迫睑板上缘(下睑的睑板下缘)所致。见于青少年,特别是患泡性结角膜炎或高度眼球突出的患者。
2、老年性
仅见于下睑,由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较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终因下睑本身重量下坠而外翻。加上外翻引起的泪溢、慢性结膜炎,使患者频频向下擦泪,加剧了外翻的程度。
3、瘢痕性
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所致。眼睑皮肤瘢痕可由创伤、烧伤、化学伤、眼睑溃疡、眶骨骨髓炎或睑部手术不当等引起。
4、麻痹性
仅见于下睑,由于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下睑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面形成外翻。
睑外翻的症状1、轻度
仅有睑缘离开眼球,但由于破坏了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毛细作用而导致泪溢。
2、重度
睑缘外翻,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使睑结膜失去泪液的湿润,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干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现角化。下睑外翻可使泪点离开泪湖,引起泪溢。更严重时,睑外翻常有眼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角膜上皮干燥脱落,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溃疡。
睑外翻的治疗1、痉挛性睑外翻可用绷带包扎,使眼睑恢复原位。
2、老年性睑外翻轻者应嘱其向上擦泪,以减少或防止外翻加剧。重者手术矫正,以缩短睑缘为原则,最简易的方法是在结膜睑板层及皮肤肌肉层各作一个三角形切除,然后缝合之。3、瘢痕性睑外翻须手术治疗,游离植皮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则是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眼睑垂直方向的牵引力。
4、麻痹性睑外翻关键在于治疗面瘫,可用眼膏、牵拉眼睑保护角膜和结膜,或作暂时性睑缘缝合术。依患者睑外翻的病因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手术操作能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术后需包扎,服用抗菌素,依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拆线时间各有长短。
睑外翻的预防一般常见于眼睑外伤、烧伤、眼睑溃疡、眶骨骨髓炎或睑部手术不当等所造成的皮肤瘢痕牵引所致,临床上一般进行眼部矫正手术来预防。首先加强眶隔膜,提紧眼轮匝肌,最后去除多余的皮肤。
眼睑闭合不全眼睑闭合不全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又称兔眼。
眼睑闭合不全的原因1、最常见原因为面神经麻痹后,眼睑轮匝肌麻痹,使下睑松弛下垂。
2、其次为瘢痕性睑外翻。
3、眼眶空寂与眼球大小的比例失调,如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先天性清光眼、角巩膜葡萄肿和眼眶肿瘤引起的眼球突出。
4、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时可发生暂时性功能性眼睑闭合不全。少数正常人睡眠时,睑裂也有一缝隙,但角膜不会暴露,称为生理性兔眼。
眼睑闭合不全的症状1、轻度
因闭眼时眼球反射性上转(Bell现象),只有下方球结膜暴露,引起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过度角化。
2、重度
因角膜暴露,表面无泪液湿润而干燥,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实质角膜溃疡。而且大多数患者的眼睑不能紧贴眼球,泪点也不能与泪湖密切接触,引起泪溢。
眼睑闭合不全的治疗1、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刺疗法可能对部分面神经麻痹患者有效。瘢痕性睑外翻者应手术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球突出时可考虑对垂体及眼眶组织行紧急放射治疗,减轻组织水肿,制止眼球突出;否则可考虑眶减压术。
2、按病因治疗,在病因未去除前,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角膜。对轻度患者结膜囊内可涂抗生素眼膏,然后牵引上下睑使之互相靠拢,再用眼垫遮盖。或用“湿房”保护角膜,方法是用透明塑料片或胶片做成锥形空罩,覆盖于眼上,周围以粘膏固定密封,利用泪液蒸发保持眼球表面湿润。重症者行睑缘缝合术。但是,由于引起眼睑闭合不全的原因复杂多样,故手术方法各异,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并且严密手术操作,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先天性者还可造成弱视。
上睑下垂的病因1、先天性
绝大多数是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或因支配提上睑肌神经缺损而引起。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有时为单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后天性
其原因有外伤性、神经源性、肌源性及机械性等四种,其中肌源性者以重症肌无力引起者多见。
3、癔病性
为癔病引起,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上睑下垂的症状1、麻痹性上睑下垂
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他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2、交感神经性上睑下垂
为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
3、肌源性上睑下垂
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4、其他
(1)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
(2)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3)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的治疗预后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应针对病因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如果影响视力发育,应早期手术矫正。如果是轻度上睑下垂,不影响视力发育,可择期手术改善外观。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手术时间最好在6岁以前,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应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对于先天性上睑下垂来说,早期手术可以暴露视轴,促进视力的正常发育,术后有回退现象,必要时可行二次手术。
上睑下垂的的预防避免产伤及外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