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卫星的本振频率?

想中星B9 日本通信 等

当本振频率高于信号频率时(本振频率比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称为高本振,而当本振频率低于信号频率时(本振频率比信号频率低一个中频)就称为低本振。由于本振频率不容易作得很高,因此 Ku波段高频头多采用低本振 ,而 C波段的高频头多采用高本振 。高本振和低本振 比较而言 ,高本振抗干扰能力较强,也加之 C波段和通信频段共用更易受到干扰,而Ku波段属于卫星广播电视专用的频段相对而言干扰少一些。由于 C波段和Ku波段高频头输出的频率都在卫星接收机第一中频范围之内,所以才使 C波段和Ku波段卫星接收机兼容成为可能 。 接收 C波段时,由于 C波段的下行频率在 3700~ 4200MHz,高频头本振频率都相同为 5150MHz,所以接收 C波段时都使用本振相同的高频头。现在 C波段的下行频率 已从原来3700MHz扩展 为 3400MHz相 应 的 频 带 也 由 原 来 的 500MHz带 宽 扩 展 到800MHz。因此在 C波段 内接收时,也存在选择高频头接收频率范围的问题 ,应选择所接收频道的下行频率在高频头接收范围之内。C波段高频头从单一本振 5150MHz的高频头进展到双本振高频头,这种双本振高频头具有两个本振 ,一个本振是5150MHz,另一个本振是5750MHz,这两个本振对水平 、垂直极化信号分别处理 。在 37oo~42ooMHz范围内的两个极化信号就被分另U差 出 950~1450MHz(515o一4200=950;5150—3700=1450)和 1550~2050MHz (5750-4200=1550;5750—3700=2050)互不重叠的中频频率 ,而可以在同一根电缆中传送给卫星接收机,配合宽带 950~2050MHz卫星接收机 ,就可以同时接收。这里需要提醒用户一点是在输入其中一个极化节 目参数时 ,本振频率要较常规值 (5150MHz)多加 600MHz(5150+600=5750MHz)即5750MHz。在工程上接收同一颗卫星的两种极化信号无须同时使用二个单极化高频头(双极化馈源上安装两个单极化高频头),只用这一个高频头便可把两种极化信号同时接收下来,再配以适当的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 ,便可有不 同极化的信号同时输出,给工程的安装调试 ,给用户收视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接收 Ku波段时 ,由于 Ku波段频率高 ,下行频率范围在 10.7~12.75GHz之 间 ,带宽达 2.05GHz这 比 C波段带宽宽 4倍 ,制造如此高的频率和高的带宽的高频头确实复杂 ,特别是本振频率即要频率高又要频率稳 ,还有一些其它指标都使 Ku波段高频头的生产不能和 C波段高频头一样对待。为了制造容易又能保证指标的 Ku高频头选用了低本振,这样就降低了制造难度,又由于 Ku频带宽,选用一个本振频率很难做到Ku波段全都适用 ,而采用缩小频带范围在不 同的频带范围设置不同的本振频率。目前市场上常见到的本振 频 率 有 9.75GHz、10.6GHz、10.75GHz、l1.25GHz,l1.3GHz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5150
第2个回答  2023-08-21
卫星的本振频率取决于卫星所在的轨道位置和所使用的传输频率。以下是部分卫星的本振频率:
1. 亚太1A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2. 亚太1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3. 泰星2/3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
4. 国际709号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9750MHz和10600MHz。
5. 中新1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6. 雅玛尔102/201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Ku频段本振频率为10750MHz和9750-10600MHz。
7. 亚洲2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8. 亚洲3S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Ku频段本振频率为10750MHz和9750-10600MHz。
9. 新天11号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同时具有10750MHz和9750-10600MHz的双本振能力。
10. 鑫诺1号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
11. 亚洲4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Ku频段本振频率为9750-10600MHz。
12. 亚太1A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13. 马布海1号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
14. 中星6B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15. 鑫诺3号卫星,C频段本振频率为5150MHz。
16. 韩星5号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
17. 日本超鸟卫星,Ku频段本振频率为11300MHz。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对于具体卫星的详细信息,建议直接咨询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