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既字有多少种意思?如既克太平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文言文的“既”,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而且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多种词义:

一、“既”充当实词
“既”充当实词时,多为动词,其多种词义为:
1) 本义:吃罢,吃过。例如:《说文》:既,小食也。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又如:《礼记·玉藻》:君既食。再如:《义礼·乡饮酒礼》:不拜既爵。

2)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例如:《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又如:汉·王充《论衡》: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

3) 完毕;完了。例如:《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注:“事毕也。”又如:《榖梁传》: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再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董泽之蒲可胜既乎。

二、“既”充当虚词
1、“既”是副词时,其多种词义为:

1) 已经。例如:《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又如:《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再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

2) 不久;随即。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下》: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又如:《盐铁论·毁学》: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

2、“既”是连词时,其多种词义为:
1) 常与“则”、“就”、“那么”相呼应,可译为:“既然”。例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

2) 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可译为:既。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嫉之。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原文“既克太平”出自《二十四史·明史·花云传》中的内容。从该文的语义环境来看,原文“既克太平”中的“既”是副词,可译为:已经。所以原文“既克太平”的大意是:已经攻克了太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既 jì
 1. 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而。
 2. 已经:~成事实。~定。
 3. 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既克太平——既:已经。攻克太平以后。
第2个回答  2013-09-10
比较多,比如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中既是既然的意思,你说的既克太平,可能是既然也可能是已经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