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会怎么样?会再生吗?

如题所述

十万个冷笑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在佛法思想体系中,认为众生并非在死后就如灯灭了一般。死亡并非真正的生命终点,而只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然而,生命却并非只在我们所处的人间世界中再生。这种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形式只是无尽轮回中的其中一种生命形式。在佛法中认为生命可统括为六种形式,称为六道轮回。在人间的转生,只不过是六种生命方式中的一种。在过去生中,我们曾无数次地在天道、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中转生及死去,又一次一次地再度投生。在今生终结后,我们亦势将再度投生于六道的其中一道中。在这无数的生死变幻中,我们却并非因运气、天命或随机的可能而投生,而是因为过往之所造善业、恶业等之因缘而无奈地于各道中轮回。
天界、修罗界与人间的生命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少苦,所以被称为三善道或三上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的痛苦极大,所以被称为三恶道或三下道。事实上,不论你在哪一道中投生,都不能避免痛苦及死亡。所谓三善道及三恶道,只是相对而言而已,并非说生于善道中便没有痛苦。
天界的生命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众生享受极大的福乐,衣食荣华不尽,欲乐亦无穷,而且寿命极长,非人间可以想象。在色界天中,福乐及寿量亦是人间不可相比的。在无色界天中的生命,入于定境中,在此间完全不感任何世间之苦。
修罗界的生命,福报本来亦十分大,但却被瞋心主宰,常常与天界众生作战。
人间的生命寿量不定,苦乐亦不定。
地狱道的众生痛苦极大,受生在地狱道中的众生寿量亦极长,要经历长时间的苦难,至恶业力消尽后才能得脱苦。有些自称为「具现代思想的佛教徒」的人,认为佛法中所说的地狱并非真实地存在,这是一种很错及很笨的想法。地狱的存在与我们人间世界,例如这个地球的存在一样地真实。它是众生的共业所产生的,不因你相信而存在,亦不会因你的不相信而消失。地狱也并不遥远,对一个造下恶业的人来说,只要一口气转不过来,下一刹那或许便已在地狱中投生了。
饿鬼道的众生亦痛苦不堪,如果投生在此道之中,亦将遭受冷热、饥渴、恐惧及疲倦等极端的大苦,终生难得一滴水或一口饭食。
畜牲道我们可说比较熟悉,因为在人间可见到一些此道中的生命。它们愚昧无知,而且受到被劳役、猎杀、互噉等痛苦。
以上所说的六道,其中某些生命形式之痛苦较其它道的为大。这并非一种上天安排的惩罚降罪,而完全因为一己的身体、语言及意念所造之业所感召。众生因身造恶业、语造恶业或意造恶业,而自己为自己造下了生于某道中的条件。在冥冥中并无一个主宰决定你应生在何一道中,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刚才也已提及,六道轮回乃众生之共业所造,是十分真实地存在的地方,就如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般的客观存在,绝不因你的不信而变得不存在。一旦你生在地狱中,衲保证你所感觉的痛苦是绝对真实的,到时才被迫相信它的存在已是太迟。
在这六道中,有些人以为各道中的生命数量是相若的,但事实却非这样。生在三恶道中的生命,数量远比生在三善道中的为多,其差别根本不能相比。大家听到这里,或许在想:「人间的人口这么多,怎么能说是稀有呢!这疯和尚在胡说八道些甚么?」,但若果我们比较一下,一滴水中的生命有多少?全世界的人口又有多少?佛陀曾说一滴水中的生命多不胜数,在现今的科学中,我们的确能证实佛陀二千多年前的说法完全没错,一滴水中就已有数不尽的生命在内,它们正是畜牲道中的生命形式。所以,单只几桶水中的畜牲道生命已可比整个世界的人道转生数量了。相比之下,绝大部份的生命都在下三道中,只有极少极少的生命能生于三善道中。
在人间世界转生,本来就十分地稀有。人间虽仍有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等种种痛苦,但这些痛苦比起三恶道中的痛苦则不算得上是甚么了。

具备十八种暇满的身命极为稀有
在人间投生的众生,依佛法的定义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具备十八种完美修行条件的人,另一种是完全具足十八种好条件的人。这十八种条件,即八种「有暇」及十种「圆满」。
所谓「有暇」,是指并不处于不利修持正法的八种恶劣条件及情况。八种不利修持的情况分别是: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道中;
(3)生为畜牲;
(4)生天界中;
(5)生边地中;
(6)生为愚痴;
(7)生具邪见及
(8)佛未示现。
生于地狱中的生命,除痛苦不堪外,亦无修行善业的机会。生在饿鬼道中,虽可能听闻正法(有些饿鬼能明白法义),却因饥渴不堪而根本不会想及修持。畜牲道中的众生则多为愚昧,大多不可能摄受法义,所以亦不可能造善业,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畜牲类别是例外。所以,生在三恶道中不但要受大苦,而且没有可能修集善业。这三道绝对是不利修善的情况。
天界的众生虽寿量极长及享乐很高,但却是个完全不利于修善行的生命形式。生于无色界中的生命,只会入于不分别的定境中虚度光阴,并无机会听闻佛法或造甚么善行。欲界的生命则福乐不尽,终日沉醉在享乐中而不思积善修法。佛陀有一个大弟子叫舍利弗,大家若读过《般若心经》的话,必定知道这位圣者的名字。舍利弗有一位称为「药王」的年青弟子。这位弟子地位很高,出入都坐在大象上,受到众人尊敬。但这位年青的医师对自己的恩师舍利弗十分尊敬,在路上见到舍利弗时,他会不顾仪态及自己的世俗身份地位而马上连滚带跌的由象背跳下,伏地对师恭敬顶礼,所以大家都视他为绝对敬师的代表者。这位年青医师在死后因曾积世间善业而生于天界中,舍利弗便想上天界为此徒弟说法。舍利弗以神通力到了天界,找到了这个一度对他最为敬重的徒弟,正想为他开示佛法。这徒弟虽然因过往习气而仍认得舍利弗,但却变得完全迷失于天界的欲乐中,见到恩师只稍稍举起一只手指当作是打招呼,便又随即玩乐去了,使舍利弗无法为他开示。这是佛经中记载的一件事,足见天人极难修行。即使有些有善根的天界众生得遇佛法,又能放下欲乐来听闻佛法,仍然不易得甚么成就,因为他们的概念中没有「苦」,所以并不易生起欲脱苦的心,故无从修持为令离苦得乐的佛法。所以,我们说天界高于人间时,是针对世间福报的比较而言。若比较适合修持佛法的条件,天界则完全不利修行了,人间是六道中唯一最适宜修行的生命形式。
生于人间的众生,全都远离了以上所说的四种不利条件,所以全部具备了前四种有暇,但却只有极少的人也能同时具备后四种有暇。
现今佛法已弘传至很多国家,但却仍有不少地区是未有佛法的。如果我们生在并无佛法流布的「边地」中,不要说修持佛法,就连「佛法」这个词的名字也不可能听到,又如何能积善修持呢?如果我们生为愚痴,就算遇上明师及正法,也一样无从摄受法义,所以亦谈不上修持了。如果生在有邪见的家族中,连因果定律也不接受,所以亦谈不上修持正法。如果生在无佛化现的地方,也一样是无法可修学。
在座的各位,不但生于人间,更生于佛曾化现的世界,得遇佛法,有足够的智力理解法义,又并非生为邪见的人,这是何等地难得呢!
现在再说十种圆满。简括地说,它们是十种极有利于修持善行的条件:
(1)生于人间;
(2)诸根具足;
(3)生于有佛法之地;
(4)未作五无间重罪;
(5)具信;
(6)佛已示现;
(7)佛已示法;
(8)法仍弘于世上;
(9)世上仍见修持有成的例子及
(10)有慈悯者提供修持之顺缘。
以上的前五种圆满是有关自己的,后五种则属外在的条件。
「生于人间」是最有利的修持机会,但如未生为具备健全身心(「诸根具足」),则亦不便于修持,我们却具备了这两点。
即使生为健全的人,若生于无佛法之地域,便又无缘学佛法了。今天在座的都是亚洲人,可能觉得这一点不算珍贵。但如果大家不生在亚洲,则不易遇上佛法了。现今佛法表面上似是已弘扬至西方国家,但却不能说西方国家已成为「有佛法之地」。「有佛法之地」也叫做「中土」,其定义有严格标准,不单仅有几位僧尼或几间小庙的西方各国未能符合这准则,即使亚洲不少国家及地区在现今末法期中,也不一定能符合最严格的「中土」定义。所以,生于有佛法之地是极难得的法缘。
曾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破和合僧的人,难以得佛法上之成就,因为其恶业力太重了。可幸地,大家不至于曾作这等最重罪业,而且更对佛法生起了信心,所以具备了第四及第五种圆满。
在这个世上,我们曾有释迦佛示现于世,衪亦曾开示修持的法门道路,而且这些教法仍然在今天流通弘传,所以我们的世界可说具备了第六、第七及第八种圆满。如果真要严格地说,现今世界并非圆满地具足这三个条件,但因于世上仍有明师住世,在意义上勉强仍可说具备了它们。
「世上仍见修持有成的例子」,是指能亲见他人经修持而得成就,从而生起极大的信心。这一种圆满对修行人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助缘及推动力。现今我们不常见到活生生的证果模范,但阅读祖师及圣者之史传可权充具备这一种圆满。
最后一种圆满主要是对亚洲的出家人而言的。现今在亚洲,仍有施主对出家人作布施,令行者可以专注地修持而不至要为世俗饮食操心,这一点是十分大的有利条件。在西方国家的僧尼,则不一定有这一种圆满了。综观以上十种圆满,基本上我们可说是完全具备了,这的确是难得凑足的十种妙缘。

我自己的心里话:其实,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比较排斥宗教,所以在我没接触到宗教以前,我也认为个人的福报都是努力得来的,但事实一次又一次打击我,使我一次又一次茫然,有时甚至越是努力得到的结果越是相反,直到我亲身经历过两次灵异事件,我才真正相信了其实佛教里说的都是真的,后来我又查了查相关资料,发现《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居然详详细细地写了很多关于宇宙形态,各种星系的形状方面的描述,居然与现代科技发现的毫无二致,据此,应该明白,限制宗教信仰的目的无非就是进行思想控制,谁都知道,心中有信仰有思想的人是人格最独立的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但是这也正是某些阴谋家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是一定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的,其实,人世间,多数时候,人才是最不可靠的,只有神才会保佑我们这些行善积德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9
在佛法思想体系中,认为众生并非在死后就如灯灭了一般。死亡并非真正的生命终点,而只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然而,生命却并非只在我们所处的人间世界中再生。这种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形式只是无尽轮回中的其中一种生命形式。在佛法中认为生命可统括为六种形式,称为六道轮回。在人间的转生,只不过是六种生命方式中的一种。在过去生中,我们曾无数次地在天道、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中转生及死去,又一次一次地再度投生。在今生终结后,我们亦势将再度投生于六道的其中一道中。在这无数的生死变幻中,我们却并非因运气、天命或随机的可能而投生,而是因为过往之所造善业、恶业等之因缘而无奈地于各道中轮回。
天界、修罗界与人间的生命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少苦,所以被称为三善道或三上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的痛苦极大,所以被称为三恶道或三下道。事实上,不论你在哪一道中投生,都不能避免痛苦及死亡。所谓三善道及三恶道,只是相对而言而已,并非说生于善道中便没有痛苦。
天界的生命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众生享受极大的福乐,衣食荣华不尽,欲乐亦无穷,而且寿命极长,非人间可以想象。在色界天中,福乐及寿量亦是人间不可相比的。在无色界天中的生命,入于定境中,在此间完全不感任何世间之苦。
修罗界的生命,福报本来亦十分大,但却被瞋心主宰,常常与天界众生作战。
人间的生命寿量不定,苦乐亦不定。
地狱道的众生痛苦极大,受生在地狱道中的众生寿量亦极长,要经历长时间的苦难,至恶业力消尽后才能得脱苦。有些自称为「具现代思想的佛教徒」的人,认为佛法中所说的地狱并非真实地存在,这是一种很错及很笨的想法。地狱的存在与我们人间世界,例如这个地球的存在一样地真实。它是众生的共业所产生的,不因你相信而存在,亦不会因你的不相信而消失。地狱也并不遥远,对一个造下恶业的人来说,只要一口气转不过来,下一刹那或许便已在地狱中投生了。
饿鬼道的众生亦痛苦不堪,如果投生在此道之中,亦将遭受冷热、饥渴、恐惧及疲倦等极端的大苦,终生难得一滴水或一口饭食。
畜牲道我们可说比较熟悉,因为在人间可见到一些此道中的生命。它们愚昧无知,而且受到被劳役、猎杀、互噉等痛苦。
以上所说的六道,其中某些生命形式之痛苦较其它道的为大。这并非一种上天安排的惩罚降罪,而完全因为一己的身体、语言及意念所造之业所感召。众生因身造恶业、语造恶业或意造恶业,而自己为自己造下了生于某道中的条件。在冥冥中并无一个主宰决定你应生在何一道中,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刚才也已提及,六道轮回乃众生之共业所造,是十分真实地存在的地方,就如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般的客观存在,绝不因你的不信而变得不存在。一旦你生在地狱中,衲保证你所感觉的痛苦是绝对真实的,到时才被迫相信它的存在已是太迟。
在这六道中,有些人以为各道中的生命数量是相若的,但事实却非这样。生在三恶道中的生命,数量远比生在三善道中的为多,其差别根本不能相比。大家听到这里,或许在想:「人间的人口这么多,怎么能说是稀有呢!这疯和尚在胡说八道些甚么?」,但若果我们比较一下,一滴水中的生命有多少?全世界的人口又有多少?佛陀曾说一滴水中的生命多不胜数,在现今的科学中,我们的确能证实佛陀二千多年前的说法完全没错,一滴水中就已有数不尽的生命在内,它们正是畜牲道中的生命形式。所以,单只几桶水中的畜牲道生命已可比整个世界的人道转生数量了。相比之下,绝大部份的生命都在下三道中,只有极少极少的生命能生于三善道中。
在人间世界转生,本来就十分地稀有。人间虽仍有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等种种痛苦,但这些痛苦比起三恶道中的痛苦则不算得上是甚么了。

具备十八种暇满的身命极为稀有
在人间投生的众生,依佛法的定义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具备十八种完美修行条件的人,另一种是完全具足十八种好条件的人。这十八种条件,即八种「有暇」及十种「圆满」。
所谓「有暇」,是指并不处于不利修持正法的八种恶劣条件及情况。八种不利修持的情况分别是: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道中;
(3)生为畜牲;
(4)生天界中;
(5)生边地中;
(6)生为愚痴;
(7)生具邪见及
(8)佛未示现。
生于地狱中的生命,除痛苦不堪外,亦无修行善业的机会。生在饿鬼道中,虽可能听闻正法(有些饿鬼能明白法义),却因饥渴不堪而根本不会想及修持。畜牲道中的众生则多为愚昧,大多不可能摄受法义,所以亦不可能造善业,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畜牲类别是例外。所以,生在三恶道中不但要受大苦,而且没有可能修集善业。这三道绝对是不利修善的情况。
天界的众生虽寿量极长及享乐很高,但却是个完全不利于修善行的生命形式。生于无色界中的生命,只会入于不分别的定境中虚度光阴,并无机会听闻佛法或造甚么善行。欲界的生命则福乐不尽,终日沉醉在享乐中而不思积善修法。佛陀有一个大弟子叫舍利弗,大家若读过《般若心经》的话,必定知道这位圣者的名字。舍利弗有一位称为「药王」的年青弟子。这位弟子地位很高,出入都坐在大象上,受到众人尊敬。但这位年青的医师对自己的恩师舍利弗十分尊敬,在路上见到舍利弗时,他会不顾仪态及自己的世俗身份地位而马上连滚带跌的由象背跳下,伏地对师恭敬顶礼,所以大家都视他为绝对敬师的代表者。这位年青医师在死后因曾积世间善业而生于天界中,舍利弗便想上天界为此徒弟说法。舍利弗以神通力到了天界,找到了这个一度对他最为敬重的徒弟,正想为他开示佛法。这徒弟虽然因过往习气而仍认得舍利弗,但却变得完全迷失于天界的欲乐中,见到恩师只稍稍举起一只手指当作是打招呼,便又随即玩乐去了,使舍利弗无法为他开示。这是佛经中记载的一件事,足见天人极难修行。即使有些有善根的天界众生得遇佛法,又能放下欲乐来听闻佛法,仍然不易得甚么成就,因为他们的概念中没有「苦」,所以并不易生起欲脱苦的心,故无从修持为令离苦得乐的佛法。所以,我们说天界高于人间时,是针对世间福报的比较而言。若比较适合修持佛法的条件,天界则完全不利修行了,人间是六道中唯一最适宜修行的生命形式。
生于人间的众生,全都远离了以上所说的四种不利条件,所以全部具备了前四种有暇,但却只有极少的人也能同时具备后四种有暇。
现今佛法已弘传至很多国家,但却仍有不少地区是未有佛法的。如果我们生在并无佛法流布的「边地」中,不要说修持佛法,就连「佛法」这个词的名字也不可能听到,又如何能积善修持呢?如果我们生为愚痴,就算遇上明师及正法,也一样无从摄受法义,所以亦谈不上修持了。如果生在有邪见的家族中,连因果定律也不接受,所以亦谈不上修持正法。如果生在无佛化现的地方,也一样是无法可修学。
在座的各位,不但生于人间,更生于佛曾化现的世界,得遇佛法,有足够的智力理解法义,又并非生为邪见的人,这是何等地难得呢!
现在再说十种圆满。简括地说,它们是十种极有利于修持善行的条件:
(1)生于人间;
(2)诸根具足;
(3)生于有佛法之地;
(4)未作五无间重罪;
(5)具信;
(6)佛已示现;
(7)佛已示法;
(8)法仍弘于世上;
(9)世上仍见修持有成的例子及
(10)有慈悯者提供修持之顺缘。
以上的前五种圆满是有关自己的,后五种则属外在的条件。
「生于人间」是最有利的修持机会,但如未生为具备健全身心(「诸根具足」),则亦不便于修持,我们却具备了这两点。
即使生为健全的人,若生于无佛法之地域,便又无缘学佛法了。今天在座的都是亚洲人,可能觉得这一点不算珍贵。但如果大家不生在亚洲,则不易遇上佛法了。现今佛法表面上似是已弘扬至西方国家,但却不能说西方国家已成为「有佛法之地」。「有佛法之地」也叫做「中土」,其定义有严格标准,不单仅有几位僧尼或几间小庙的西方各国未能符合这准则,即使亚洲不少国家及地区在现今末法期中,也不一定能符合最严格的「中土」定义。所以,生于有佛法之地是极难得的法缘。
曾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破和合僧的人,难以得佛法上之成就,因为其恶业力太重了。可幸地,大家不至于曾作这等最重罪业,而且更对佛法生起了信心,所以具备了第四及第五种圆满。
在这个世上,我们曾有释迦佛示现于世,衪亦曾开示修持的法门道路,而且这些教法仍然在今天流通弘传,所以我们的世界可说具备了第六、第七及第八种圆满。如果真要严格地说,现今世界并非圆满地具足这三个条件,但因于世上仍有明师住世,在意义上勉强仍可说具备了它们。
「世上仍见修持有成的例子」,是指能亲见他人经修持而得成就,从而生起极大的信心。这一种圆满对修行人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助缘及推动力。现今我们不常见到活生生的证果模范,但阅读祖师及圣者之史传可权充具备这一种圆满。
最后一种圆满主要是对亚洲的出家人而言的。现今在亚洲,仍有施主对出家人作布施,令行者可以专注地修持而不至要为世俗饮食操心,这一点是十分大的有利条件。在西方国家的僧尼,则不一定有这一种圆满了。综观以上十种圆满,基本上我们可说是完全具备了,这的确是难得凑足的十种妙缘。

我自己的心里话:其实,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比较排斥宗教,所以在我没接触到宗教以前,我也认为个人的福报都是努力得来的,但事实一次又一次打击我,使我一次又一次茫然,有时甚至越是努力得到的结果越是相反,直到我亲身经历过两次灵异事件,我才真正相信了其实佛教里说的都是真的,后来我又查了查相关资料,发现《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居然详详细细地写了很多关于宇宙形态,各种星系的形状方面的描述,居然与现代科技发现的毫无二致,据此,应该明白,限制宗教信仰的目的无非就是进行思想控制,谁都知道,心中有信仰有思想的人是人格最独立的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但是这也正是某些阴谋家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是一定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的,其实,人世间,多数时候,人才是最不可靠的,只有神才会保佑我们这些行善积德的人!
第3个回答  2021-05-29
佛法思想体系中,认为众生并非在死后就如灯灭了一般。死亡并非真正的生命终点,而只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然而,生命却并非只在我们所处的人间世界中再生。这种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形式只是无尽轮回中的其中一种生命形式。在佛法中认为生命可统括为六种形式,称为六道轮回。在人间的转生,只不过是六种生命方式中的一种。在过去生中,我们曾无数次地在天道、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中转生及死去,又一次一次地再度投生。在今生终结后,我们亦势将再度投生于六道的其中一道中。在这无数的生死变幻中,我们却并非因运气、天命或随机的可能而投生,而是因为过往之所造善业、恶业等之因缘而无奈地于各道中轮回。
天界、修罗界与人间的生命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少苦,所以被称为三善道或三上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的痛苦极大,所以被称为三恶道或三下道。事实上,不论你在哪一道中投生,都不能避免痛苦及死亡。所谓三善道及三恶道,只是相对而言而已,并非说生于善道中便没有痛苦。
第4个回答  2021-05-30
其实早在1963年,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著名医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SirJohnEccles)就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过:“联系神经细胞并存在于它们中间的那些无颜色、无形状的东西就是意识。”
他还说道:“在人的身体内确实有非物质的心识、意识,或者叫做心力的自我这种东西隐藏着,在胚胎时期或极年幼时,这种‘自我’就进入到人体内的大脑之中。它能操纵大脑的一切功用,就像人脑掌控电脑一样。人所拥有的这种无色、非物质的意识,可以指挥、控制属于血肉之躯的大脑,它能让大脑中的相关神经细胞从事在它指令指导下的具体工作。这样的非物质形态的‘自我’或心识,在大脑死亡之后依然存在,并仍拥有生命活动的形态,而且可以永生不灭。”
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生理学家查理士·谢灵顿爵士(SirCharlesSherrington)也说过:“在人的血肉躯体中有一非物质的‘自我’存在,它能控制人的大小脑。”
而加拿大颇有影响的神经生物学家潘菲特博士(Dr.WilderGravesPemfield)则说:“人并非仅有骨骼血肉之身躯,除此之外,一定存在有一种非物质的心识。”
任教于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罗杰·史柏理博士(Dr.RogerSperry),在详细分析了人脑的两半边功能后也开始造论立说,并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发明奖。他也这样认为:“人们所谓的‘自我’实际上是超越物质并且非常崭新、重要的一种非物质,它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中,并实际控制大脑每一部分的活动。”
又比如英国基勒学院的唐纳德·麦楷博士(Dr.DonaldMackay)也如是论述道:“心识的这种‘自我’特性可以统治大脑,当脑死亡发生之后,心识还将持续存在。”
而蜚声全球的著名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Dr.JohnVonNeu-mann)同样直接阐释道:“人的非物质的‘自我’应该存在,它可以控制大脑,并能遥控物质。”
谈到冯·纽曼博士,很多科学界人士都公认他乃当今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汉斯·贝德(HansBethe)就这么评价过他:“我有时心想,像约翰·冯·纽曼那么聪慧的头脑,很有可能是在暗示我们:这世上是否还有一种比我们人类更超越的种族?”
而荣获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尤金·威格纳博士(Dr.EugemeWignor)曾这样说过:“纽曼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评论纽曼的观点时他又如是说道:“纽曼认为人除了身体以外还存在有独立的意识,且此种意识还能生出万法,这种看法是非常值得我们赞叹的。”
同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脑科学家艾克尔斯教授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之后,最终得出结论说:“精神或自我意识精神像物理世界一样,也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虽然居住于大脑中,有其依赖大脑的一面,但本质上并不具备物质性,实是一种有实体结构的东西。”
而现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荣格先生(Jung)则在其所著的《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中这样说道:“与脑的关系不能证明心灵乃是副现象——因果地依赖生物化学历程的次等功能……,脑之结构与心理学对于心灵历程未提供任何解释。心灵具备不可化为其他事物的独特性质。”
被誉为近现代“发明之王”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也认为,生命不灭,精神永存,他相信人死后可以再生。他曾经说过:“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
另一位西方智者密德在其所著的《死亡研究》一书中则表明了如下观点:“心不仅能离开大脑而自立,更能使用大脑、现出种种功用。”
弗拉曼宁(Flam-marion)也在《死亡及其奥秘》中揭示道:“心灵自有它的灵智,而且心灵是整体的,独立的,所以也是不灭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则认为:“死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
上文所列举之观点,皆是被世人公认的智慧超常之科学家、学者,借助先进理论、思想、科学仪器认真观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他们一致认为所谓意识从属于大脑的说法,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因此这些人才没有跟随此种说法而轻易交出自己的思考权,他们另辟蹊径、殊途同归地建立起崭新的观点。
这就好比以前的科学家都非常推崇牛顿,而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人们又进而拥护起这种更为先进、合理、深刻的学说,死守牛顿观点的人自然而然就日渐稀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