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见或者不见我,我都在那里。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就是说,禅把人对自然的认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说的是人们在初次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山的形态,什么是水的形态,看到他们各自的表达形式,有了山和水的概念,并以这个概念为标准和原则,来衡量看到的山水。

第二层的是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观察者以先期学习来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来观察新的现实。如果发现山的形态不是第一次看到的名山大川,水不像第一次看到的大江湖海,就认为这不是山,不是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定因素,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就像红楼梦中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山不再是原来意义的山,水也不是原来意义的水。 随之而来的有一份迷惑、彷徨、痛苦、挣扎和思考。

第三层次是禅教的最高境界。“看山乃是山,看水乃是水。”这是认识的高境界,认知者对山水有了更高境界的理解,不以高矮大小形态认定山和水的特性,而是以更抽象和本质的特点来判断山、水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不追求形似,更看重神似。

因而看到不同形态的山水,都能认识。到了抽象和随心所欲的境界。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

扩展资料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三重境界,曾被人拿来喻示人生的三重境界。现在的年轻女性们也经历着做女人的三重境界。

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即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学着做秉持传统的淑女;

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阶段,即是渐渐独立、自我觉醒的时候,开始叛逆,开始走与母亲她们不一样的路线,坚决不做淑女,因为她认为淑女最没有竞争力;

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阶段,即是在折腾得受尽了伤,等到成家、为人母的时候,才发现好女人的标准,原来还是淑女,只有淑女才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蓝志勇: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淑女才有竞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5

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说的是人们在初次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山的形态,什么是水的形态,看到他们各自的表达形式,有了山和水的概念,并以这个概念为标准和原则,来衡量看到的山水。

第二层的是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观察者以先期学习来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来观察新的现实。如果发现山的形态不是第一次看到的名山大川,水不像第一次看到的大江湖海,就认为这不是山,不是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定因素,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就像红楼梦中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山不再是原来意义的山,水也不是原来意义的水。

第三层的是认知者对山水有了更高境界的理解,不以高矮大小形态认定山和水的特性,而是以更抽象和本质的特点来判断山、水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不追求形似,更看重神似。因而看到不同形态的山水,都能认识。

扩展资料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们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们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到了人生的第二层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10
前半句就跟废话一样,后半部分才是正题,表达的意思就是事物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一点就是说,你是逃避不了任何事情的。
第4个回答  2013-09-10
无论你在何方,看到的是何处的美景,无论有怎样的看法,主要是在乎于你自己当时的心情如何。就像恋爱中的伴侣,无论相隔多远的距离,只要心在一起,爱就始终在那里不离不弃,保持着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