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哪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如题所述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八七会议”后的从城市到农村。

2、七届二中全会后的农村转移到城市。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一、从城市到农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后,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位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初,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发动农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此次会议上指出,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敌我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同时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第二次转移,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三、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在“十年文革”结束两年后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是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扩展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

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

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历次城市工作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七会议 (中共重要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2、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3、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扩展资料

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后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即:开展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依靠工人阶级来完成;完成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途径是城乡统筹。

恢复发展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利润、税收、农业增产、举债和节约等,有效指导了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发展城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保障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历次城市工作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30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工作重心转移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通过文家市决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刻,通过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第三次是在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