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后生可畏”的下一句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他就值不得惧怕了。”

后生可畏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扩展资料

后生可畏的近义词

1、少年老成

解释:指年纪轻的人成熟稳重,显得像阅历深的长者。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读音:shào nián lǎo chéng。

引证:汉代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解释:韦元将今年十五岁,身高八尺五寸,是郡主簿。杨彪说:“韦主簿虽然年龄小,但是有沉着稳重的风度,气宇轩昂,英俊少年。”

引用: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力支持。”

例句:这个孩子少年老成,办事极有分寸。

2、后来居上

解释:后来的胜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读音:hòu lái jū shàng。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解释: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汲黯因为好直言,故而不得信用,一直不能晋升,比他官职低的人许多都提拔上来,并且超过了他。汲黯不服,就对汉武帝讲了这句话。)

例句:两个月前才被选人体操队的洋洋后来居上,在这次体操会演中取得了好成绩。

后生可畏的反义词

1、少不更事

解释: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读音:shào bù gēng shì。

引证:隋朝魏征《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翻译:我的儿子还小,经历的事情不多。

例句:童年的生活趣味无穷,由于那时少不更事,好奇心强,做过不少傻事,闹了不少笑话。

2、乳臭未干

解释:指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褪尽。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读音:rǔ xiù wèi gān。

引证: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翻译:他年少没经验,不会是韩信的对手。

例句:这就是这些被人说成是乳臭未干的青年人,在老农指导下,搞起了高产试验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1

“后生可畏”的下一句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完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解释】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赏析】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出处】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典故】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扩展资料:

孔子是“藏书始祖”:

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

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后生可畏

百度百科 - 孔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3

后生可畏下一句:

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出自:《与吴质书》

意思是: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后生可畏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扩展资料:

《与吴质书》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丕给吴质写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想起未来文坛和个人情况,以抒情为主,又有叙事和说理,并熔三者为一炉。

他仿佛面对自己过去共同游宴的幸存者,开诚相见,娓娓而谈,倾诉衷肠,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矫揉造作。

他对亡友情感的表达是真挚恳切的,而对他们文学成就的评论是公允客观的,令人如见心迹,留下深刻印象。这就使全文具有真挚的感情和动人的力量,体现了建安时期的时代特点。

后生可畏典故:

欧阳修,一向治学严谨,直至晚年,不减当初。他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为此,他整天辛苦劳累,有时直忙到深夜。夫人见他年岁已高,还如此尽心费神,恐其操劳过度,影响健康,十分担心,上前制止。

她关切地对丈夫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吴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生可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31

“后生可畏”的下一句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示例】:~,非虚言也。 ◎宋·朱熹《寄陈同甫书》十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近义词】大器晚成、少年老成

【反义词】乳臭未干、少不更事、乳臭未除

扩展资料:

成语示例

1、“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

释义: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还希望努力提高自己才好。

2、“后生可畏,非虚言也。 (宋·朱熹)《寄陈同甫书 ·十二》

释义:后生可畏,这不是假话。

3、“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曹丕)《与吴质书》

释义:后生可畏,来的人难以欺骗,恐怕我与您见不到的。

成语辨析

后生可畏说来是一个很难缠的词。尤其是这“畏”字,有不同的解释:

一、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畏应作“敬畏,佩服”讲;

二、按《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畏应作“惧,怕”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下一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原文解析:

《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参考资料:《四书》--- 论语(上)  .国学典籍          2012-010-1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