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历史评价

如题所述

王安石在历史上的评价颇多争议。《宋史》中,朱熹批评他将财政和军事置于首位,导致政治动荡,群奸当道,最终导致北宋的严重祸乱。韩琦曾认为王安石不适任宰相,但神宗并未采纳,最终让安石担任宰相,这被视为宋朝的不幸。司马光在王安石去世后,肯定了他的道德文章,但政治上则全盘否定,北宋时期反对派通过修史对其学术和政治进行批判,如朱熹称其“学术不正”。


南宋至晚清,王安石的变法总体上遭到否定,尤其是对变法失败及其对北宋灭亡的影响。元明清时期的官方评价认为他扰乱了祖宗法度,而南宋之后的一些学者如陆九渊、吴澄等人,出于地域情结和思想共鸣,对王安石及部分变法措施持肯定态度。


1949年以来的评价则更为复杂,既有肯定、否定和不完全肯定的意见。邓广铭等学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与历史进步性,与之前的否定传统观点不同。然而,文革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王安石的变法被批判和否定。进入8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意见各异,肯定、否定和不完全肯定的观点并存。


黄仁宇则从商业和管理角度分析,认为王安石的改革因缺乏技术和官宦文化的接纳而未能成功,但他的变革思想被视为人类文明反抗的成果,对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j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