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着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语素/词数比高
语素较长,意义明确。
首先来解释一下语素是什么: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自由语素指有独立具体意义的语素。用范例来解释:英文单词unbelievable里有三个语素,un- 是一个不自由的规范语速,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表示否定;believe是个自由语素,自己有自己的具体意义,可以独立成词表示相信;-able 算是个半自由语素,独立成词的时候表有能力做,作为后缀是表被修饰动词可能被完成。
汉语作为一门孤立语,自由语素的占比很高。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表意,一个词的意思很少用两个或者多个语素表示。现代汉语多音节词多了,“友”变成了朋友,“记”变成了记录等,主要是因为语言需要表示的东西更加复杂了,一个音节承载的意义太多会造成混淆,所以现代汉语词很多成了多音节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朝黏着化方向发展了。“朋友”的两个字“朋”和“友”意思都可以翻译为英文friend。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在美国南方方言里看到,"pen"和"pin"在南方口音里发音相似,为区分它们,美国南方人大多会说"ink-pen"和"stick-pin"。
黏着化现象在汉语里是怎么体现的呢?我认为很多学术名词是黏着化的产物。如“多音节词”一词就是“多”、“音节”和“词”三个意义明确的词黏着在一起组成的;“学术名词”一词本身也是“学术”和“名词”两个意义明确的词连在一起组成的。完全孤立的汉语里这两个词可能会被表示为“(有)多个音节的词”和“学术(用)的名词”,两个概念是用几个不同的词靠语法词连起来组成一个短语表示的。这可能跟外来语(尤其是黏着的日语)有关,这样一大批的名词是在19/20世纪之交出现的新概念;但是古汉语中黏着的例子其实也不少(当然古汉语中很多我们认为是多音节黏着词的词是几个表不同概念的单音节词,这与词汇复杂的定义又有关系,所以不在这里赘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黏着名词解释,是动词,意思是,用胶质把物体黏合在一起。用胶质黏连。
第2个回答  2020-12-18
黏着:
〈动〉用胶质把物体黏合在一起。
〈动〉用胶质黏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