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属性是什么?

老师留的作业我找不到满意的答案,谁能帮我看看~~谢谢~~

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哺育下一代,但动物一直以生物实体的形式存在。第二,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其他社会现象也对人的发展有影响,如社会生产对人的发展也影响很大,但不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的发展。第三,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反映和体现着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永恒性的原因源于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社会的存在和延续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任何社会都要承担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力的需要;同时,也要承担传授社会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关系的需要。正是因为教育具有这两大社会职能,所以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如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与解放初期的教育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教育具有历史性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属于一定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了使教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愿望、要求反映到教育上。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变化或者新的统治阶级代替了旧的统治阶级,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如当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时,就要求教育也进行改革,以社会主义的教育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自身的继承关系,也称教育的继承性。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的联系,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法律等。一般说来,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正是由于教育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在同一时代,当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不同的哲学思想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观点。如孟子和苟子处于同一时代,孟子是性善论者,苟子是性恶论者,因此,他育观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人所固有的善性,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于用人为的力量去纠正人的恶性。 由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递社会意识,使年轻一代掌握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在教育内容设置上会选择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当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教育内容的变化。再者,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往往首先影响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然后才引起教育观点和内容的变化。可见,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常常要以其他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来实现,这也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虽然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即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改变,某些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还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阻碍作用。如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等,可是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教育思想、内容等,它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着阻碍作用,必须进行改革。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即在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未被推翻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新的教育思想,对新社会起着催生作用。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出现使无产阶级把教育领域的斗争看作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发展。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考察,在教育工作中照搬政治上经济上的一些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漠视教育自身的规律,不考虑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确,教育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不能将教育的独立性绝对化。因为,教育毕竟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的程度,就会使教育不能发挥它应有的职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
1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可以说,教育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了。对教育的专门化研究,从孔子到今天,也有几千年。但人类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对什么是教育,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社会也会有不同的回答,各种回答的差异也各有不同,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社会一方面对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新形式又层出不穷。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发展主义课程,结构主义课程,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虽然,我们至今对“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还没有统一起来,但不同形式的教育,不同目标的教学实验,都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2
1985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定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邻近属是活动,而描述活动效果所具有的特殊性是种差。定义虽然具有合理的逻辑形式,但对活动特殊性的界定却不够严谨,致使定义中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2
本题参考答案:

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第3个回答  2021-06-10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展开回答即可。
第4个回答  2018-10-29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