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做理性选择?

如题所述

两方面:你的心理倾向和你的实际情况做斟酌。

时间悄然流逝,随着本科阶段的学习步入尾声,何去何从,成了有些同学现在面临的问题。那么,考研与就业如何抉择?我说一下我当年的考研是如何做抉择的吧,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借鉴。

我思考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早,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居安思危,几乎是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想着选哪个方向了。所以我就在下面几种情况开始评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选择。

一、心理的倾向

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事情应该用成熟的眼光去看问题,一旦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要用2-3年时间去继续深造,这期间的成本都是要考虑的,比如学费吃住等等。如果是就业,那就意味着要用一个本科学历去和别人拼。

相对比较而言,我心理上还是倾向于考研,因为我的主观上还是想继续深造。而如果是你,其实你心里在这个时候应该应该有了一些想法,只不过还不是很扎实,容易被动摇。

二、专业前景

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此不对这个做出讨论。在有些领域研究生所学的知识会比本科生更深入,对工作更有帮助,而有些专业研究生所研究的内容与本科生没有什么差别,工作时都是一样的。对于后者我们考研不考研都是差不多的前景,这个时候如果你对考研没什么兴趣直接工作就好,前者则需要你慎重考虑了。

四、求职方向

未来你想要从事的工作如果是偏向实践技能型,对学历要求比较低,建议先就业,比如像是财务工作,管理类工作等,这些工作对于工作经验要求更高,越早就业,能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未来想要升职或者向更高的平台跳槽,也会更轻松一些。

如果说你选择的工作领域对学历要求非常高,比如律师,医生等工作,本科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类单位招聘时,最低学历可能都在研究生以上,不考研,是很难就业的。

五、能力识别

如果你适应能力强,放在哪都可以活,可以趁早去社会打磨;如果你研究或者是学术方面的能力强,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不怕枯燥,考研可能更适合你。判断自己的过程也是作数抉择的过程。认清自己的需求,就能做出选择。

六、最优方案

如果应届生眼前有一份客观的体制内的工作。那么尽量选工作。因为本身体制内的工作非常难得,自己可以先去体验一下体制内的工作,同时体制内工作的机会并不是每年都有的,但是考研的机会却是年年有,很多应届毕业生错过体制内的工作,以后想要进入体制内就很难了。

我当时有个同学就是在毕业的时候,也是考研和公务员中抉择,最后毫不迟疑的选择了公务员。

七、是否有高校工作的想法

学生将来想要在高校工作,想要从事高校的行政或辅导员等简单工作,想要在高校当教授一定要考研,如果不考研在高校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高校的行政工作基本要求研究生学历,有些高校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也很严格。

所以,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焦虑,只要你衡量好利弊,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多了解一些信息,多用心就能够在两者之间选择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3

到底选哪一个,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情况,自身的未来规划,所学专业都有很大差异,所以从自己的条件出发,适合自己才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大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考研,肯定是不错的,大四的在校生因为还处在学校这样一个学习的氛围之下,没有工作压力,考研准备时间会更充足,精力也更充沛,干扰少,更容易做到心无旁骛。

考研能够延缓就业压力,研究生学历来可以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高素质人才更受人尊敬,研究生的平均薪资也比本科生高......这些一系列的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往届生走上考研之路。

但是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而且女生,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这些都是大家要去考虑的问题。

那么如果工作之后你又想考研了怎么办呢?当然也可以,但是相对来说可能没有刚毕业的时候选择考研的学习状态好。不过也有别的好处啦,工作几年之后存点钱,直接脱产备考,或者跟着培训班的老师一起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工作之后再考研,是非常折腾的,不像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复习的环境也不比学校,很多时候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已经很累了,不一定都能很好的学习。所以在职考研最后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强大、很能吃苦的人。

再加之毕业之后,许多基础知识也遗忘的差不多了,尤其英语,可能单词都记不住几个,所以要捡起来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职考研成功的几率远小于应届考生,当然这还是得看个人。

第2个回答  2022-05-12

1、评估自身能力


读研从来都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在进行选择之前,要自我审视:我是否适合研究某些专业知识?我是否对某专业拥有较大的兴趣?

适合读研的人具有以下特征:想要在专业领域取得一番成就,更耐得下心去读书学习,对所考的专业怀抱着强大兴趣又有能力学习,喜欢读书。

适合直接进行就业的人具有以下特征:比起理论学习和在校研究更喜欢在外实战,想要更快地积累工作经验,热衷于不断接受工作上新的挑战。


2、对学历是否期待

考研是直接提升学历、“洗白”本科学历最直接的途径。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最多的就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毕竟现在非常多的企业在招聘简章上明确标出985/211学生优先,甚至有些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以上。

而对于很多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是一次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机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很多同学选择考研的最大原因。

3、家庭经济是否允许

考研其实是件又费时又费钱的事儿,报班、报考、买学习资料——都是钱堆出来的啊。一旦考上了,再读几年研,不仅没有工作收入,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来说无疑都是负担。

4、未来的职业规划

这是最关键的考虑之处。如果你选择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就要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很多工作具有学历门槛,那你就必须要去考研。

从薪资的整体情况来看,硕士薪资整体上比本科生要高一些,但不同行业有很大的差异。在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中,企业对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对于那些非技术类工种中,企业更加偏爱的是本科生。

5、也要把目光放长远综合考虑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比较客观、现实的问题,在做选择时也应该把目光放长远,综合考虑。

你的职业生涯很长,不止两三年

很多时候,三年工作经验是值钱的。但是人的一生是非常长的,你会至少工作四十年,从这个时间跨度上来说,你读研时候的两三年和别人开始工作时的两三年,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你研究生毕业时起薪有可能不如本科直接工作的同学,甚至对方已经可能升职做得了你的上司,都很正常。三年工作经验和零经验,这是本质区别;但是到了五年或以上,三年工作经验带来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这时候本质的区别就变成了:资深、本科学历和资深、研究生学历,后者的优势一目了然。

学历是一个过了这村没这店的事物

如果考研这个事情属于你的人生目标,你将研究生学历划入人生的必做题的话,那么一定要早做准备,早考早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5-13

考研还是就业是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工作情况等方面来选择的,如果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的待遇和前景都比较好的话,可以选择先就业,后续如果想进一步学习的话,可以随时再考研;如果想在专业方面和学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考研之后再就业。首先你需要认真的想一想,在你看来读研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意义,选择读研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非常热爱本专业或者某一个专业,真心希望能在这个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将来也确定会在这个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去工作,那么我建议你认真拼命且心无旁骛地去准备考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次上岸。

如果你考研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历,但并不是对某一个专业非常的热爱,那么我建议先找工作,但是不要放弃考研,边工作边准备,可以选择考专硕或者非全,并且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去选择专业考,这样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更有意义。而不是根本还没工作就去随便选择一个专业读三年,毕业出来之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这份工作,但是在那个时候你已经没有再来一次的选择机会了。

如果你是因为身边的同学朋友或是全国近几年的考研热而选择考研,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目标,那么我建议暂时放下考研这件事,趁着秋招春招去找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企业去工作。等你真正踏入社会进入工作之后,再考虑读研对于你来说意义大不大,是否需要去读研。万一你的工作能力很强,比较属于执行派的,工作三年反而会比读研三年对于你来说意义更大。

考研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但是招收的名额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能考上的那批人始终考得上,考不上的那部分人,来再多也是炮灰。在你没有明确确定自己的目标的时候踏上考研这条路,也只是成为众多炮灰中的一个而已。最好还是考研吧!现在很多好工作门槛都要硕士以上,研究生毕业以后选择好工作的机会会更多,你看看近几年考研人数的增长率和人数,都是前所未有,很多人都是工作以后再选择考研的,这说明本科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自身就业发展的要求,读研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本人现在已经读博,我一个发小研究生毕业以前认为硕士毕业和博士毕业到单位起薪一样,工作一年后说硕士毕业想要在单位晋升很难,也准备读博。所以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是说运气好找到好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就万事大吉了,那仅仅是一个开始,还要考虑以后的发展晋升,毕竟出了校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4个回答  2022-05-13

首先这个我觉得各有利弊。如果你对自己有非常好的规划的话,可以考虑考一下研,可以在学术里面追求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可以追求自己对科学最真实的想法,可以有更好的台阶去想自己未来到底有什么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话,我个人是不建议考研的,考研消耗掉自己三年的时间。如果只是为了躲就业的话,这三年很有可能并不能帮到你什么,而且这三年还会继续加重你对家庭的负担。就业的话可以让自己更早的开始适应这个社会,可以让你最年轻的三年投入到对自己职场的规划中。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1、首先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适应能力强,放在哪都可以活,可以趁早去社会打磨;如果你研究或者是学术方面的能力强,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不怕枯燥,考研可能更适合你。判断自己的过程也是作数抉择的过程。认清自己的需求,父母年迈,有弟弟妹妹要供,你现在有挣钱的欲望,直接找工作可以缓解现在家里的状况;爸爸妈妈还没退休有工资可以挣,或者家庭条件好,没有后顾之忧,希望能够再进一步进修,达到更高一个水平的只是学术境界,考研或者出国也许是你想要的。

2、认清自己的计划

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关键是,你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定位,要是没有对未来工作的清晰定位,那么去找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份工作不在于它的薪水有多高,更在于它是否是你喜欢的,是否有发展的。再者考虑工作和考研对你的影响,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但失去系统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但是失去提早在社会磨练自己的机会。有得必有失是真理,但是得失之间的权衡考量是你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