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村名胜古迹

如题所述

1994年,冰月龙泉庵进行第六次修复,碑记记载祠名为龙泉庵。从明万历年至1945年,历经五次重修,四次刻石记述,均提及为后唐刘子得道之处。尽管关于刘子的详情未详,但祠堂前的崖壁上有一旱涝不竭的龙池,为祠名"龙泉"的由来。民间传说,祠前曾是梨树沟崖,有龙潭赐予神水,饮用能提神壮骨,还流传着曹操伐梨的典故。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在此砍梨为建始殿的梁,自此,龙泉庵之名流传下来,历史悠久。昔日的祠宇繁花似锦,庙会规模宏大,但因年久失修,佛像剥落,庙会也已不复存在。为修复古迹,重现劳动人民智慧,人们自发捐款,于冬季施工,古龙泉文化遗址得以重焕生机,供人瞻仰。


位于娑罗窑村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六块台地上,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横跨半坡、土门沟等多个村落。遗址包括灰坑、墓葬,文化层深约5米,包含龙山及商代陶片、石质工具,如磨光黑陶、加砂灰陶等,纹饰丰富。石质工具如斧、镰、罐、盆等,以及陶器类型多样,如磨光黑陶罐和褐红色粗绳纹夹砂鬲等,反映了古代生活与手工艺。


据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娑罗窑遗址是龙钟——仰韶时期的遗址,距今3000至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周边的灰土坑内,发现石器、陶器、人骨和兽骨等,这些都是古代生活遗迹。这些灰土坑揭示了先民群居生活的特点,以及简单的葬仪习俗。遗址周边的土坑在村民打红薯窖和土窑洞时也有发现,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扩展资料

山西省阳泉市市郊区平坦镇半坡村地处城市近郊,紧靠阳泉矿务局一矿,四面环山,北起回梁山脉,南到一矿,西起王兰山,东至西脑梁,全村共332户,总人口787人, 党员40名,总占地面积为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多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00余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多年来被评为市“三无”示范村,宽裕型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另有云南省澜沧县大山乡的半坡村、贵州省贵州市花溪区的半坡村等7个同名村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