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短篇代表作

一个是林家铺子,那还有一篇呢?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铺子》

简介:

《林家铺子》是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

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2、《野蔷薇》

简介:

《野蔷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印行,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说,分别为《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书前有《写在前面》序文。

3、《农村三部曲》

简介: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茅盾。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简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孩子的角度描绘了民国时期贫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艰辛等有关内容。

5、《水藻行》

简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节,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唯一一部在国外发表的短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5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和《春蚕》是矛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茅盾曾说过,“《林家铺子》是我描写乡村生活的第一次尝 试”(《春蚕·跋》)。 这个短篇原题为《倒闭》,于1932年6月18日写完,送交《申报月刊》。当时,《申报月刊》刚创办,编辑认为创刊号上就刊登《倒闭》,未免有点不吉利,所以商定改为《林家铺子》。朱自清说,茅盾作《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认为这是他最佳之作”。
《春蚕》也是1932年写成的,最初发表在《现代》月刊1932年11月第二卷第一期。接着,又写了《秋收》《残冬》,构成了故事情节有连续性的三个短篇,被称作“农村三部曲”。其后,矛盾将《春蚕》《秋收》《小巫》《林家铺子》《喜剧》等八个短篇,编成短篇小说集。定名《春蚕》,1933年5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但到第二年初,就和《子夜》一同被国民党查禁了。”检查老爷“ 指责《秋收》“描写抢米风潮”、《喜剧》中“有不满国民党革命的“言论”等,责令删改。因此,再版时,抽掉了三篇。
这两部小说曾先后被拍成电影。鲁迅先生当年曾把《春蚕》的放映,看作是国产电影从“耸身一跳,上了高墙,举手一扬,掷出飞剑”中挣扎出来的一个进步的标志。建国后,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又为《林家铺子》配上漫画。这些都使这两部文学杰作更加形象化。
现在大家公认这两部小说是以浙江乌镇为背景写作的。这次,我们在乌镇收集或拍摄了一些有关小说的照片,并配上电影剧照、漫画、版画等,以便于读者更形象地理解小说的内容。
现在的乌镇经过保护开发,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古镇的典雅、秀丽风貌,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破败相大不相同了。它已成为江南水乡的旅游胜地。我们这次为小说配图,也承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桐乡市茅盾故居和桐乡市丝绸博物馆提供资料,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4
  茅盾短篇代表作:《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经典作品还有: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散文
  《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谈月亮》《雾中偶记》《大地山河》《黄昏》《雾》《天窗》等。

  短篇代表作《农村三部曲》简介: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 六月底,"春蚕时期秋收的幻想,又在老通宝的头脑里蓬勃发长";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秋天,终于见到稻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
  《残冬》,发表于1933年2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4号刊物。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第3个回答  2013-07-09
茅盾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林家铺子》和《春蚕》。

  《林家铺子》以“一·二八”战争前后江南小城镇为背景,通过描写林家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过程表现了30年代初期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整个民族工商业者的共同命运。小说主人公林老板是个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又精明干练的城镇小商人,但是,他仍旧没能够逃脱破产的命运。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农村经济的破产与农民购买力的低弱;城镇工商业的萧条,激化了同业之间的勾心斗角;民族工商业的危机促使上海债主的步步进逼和林老板的连吃倒帐,这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因素促林老板铺子的倒闭。但是,导致林老板破产出走的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黑麻子、卜局长之流的国民党老爷的敲诈勒索和拘押迫害。林老板的悲剧主要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小说还写了林家铺子的倒闭给予像朱三阿太、张寡妇那样更贫穷的下层市民家破人亡,说明这绝不是林老板个人的破产,他也绝不是最不幸的受害者,从而对整个悲剧的制造者提出了更加有力的控诉!

  《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是我国30年代反映农村生活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通过蚕农老通宝一家蚕茧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实事,无可辩驳的说明了“丰收成灾”所渗透的时代痛苦,对当时黑暗的中国进行了鞭笞。

  茅盾的文学活动取得了多面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13-07-09
《子夜》《春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