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复旦室友投毒案

如题所述

我觉得(本文只代表个人看法)社会上从某种角度上来分大概(看清楚了,是”某种角度“,”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人:(小部分或者微概率人群暂且忽略不计)

    基本(频率用法)都是做自私行为的人,(简单地说”自私“就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对于个体来说,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本来就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人在当前时代还是占多数1:9 (小人喻于利,还不太会伪装自己的小人)

    做的利人与利己的行为的比列在3:7左右,我们从表象看称他们为”好人“(当然主要还是利己,因为干事情的背后目的也许就是建立人际关系,有利用价值就帮他一把,也很正常,有点思想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层)

    (理论上,我觉得(是我觉得,个人看法,可以不认同)大智若愚是真理,之后思想程度的人一层层往上,殊途同归的,0就是我们说的那些像许三多一样的傻子,天生的,高手其实是”伪装的“很自然了,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同时带有目的性,就是等于有团队凝聚力,别人真的愿意相信他,就像相信许三多不会干坏事,个人影响力十分大,感觉世界上要有也是很少人才能达到的,或者是个大隐。当然这是后话,和本文无关)

    当然,前面提到的两种人的利他行为也许也会占有一点点的同情心成分

    (以下为一些假设)

正题1:第一个层面(动机1,正常心态)

         ä¸ªäººè§‰å¾—,人都会经历过这样一个心里时期:当有些人嫉妒别人比自己强时,但是又很难用努力超越别人(复旦的,我相信也不用多解释了),为了自我利益(自私)的得到,他们会去思考:“如果要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留着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存在,面对的将是学术论文上的竞争,就业机会的竞争等等,而且自己可能尽了全力也难以看到效果,去超越那个人,”“”而“”“”要是那个人不存在了,自己可能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很多好事不就没什么人能挤压掉我了?仅仅出于这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比如:让那个人消失不就打到目的了?“(这想法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去假设一些事情,哪个人都能猜出来他可能会有这种心理)

      

先说一点:能上复旦的人不多,这些人要么有极大的动力,或者野心,不到目的不罢休,我想这种人应该是有的,其余为”应试教育老师+家长逼出来的“,不花时间智商高的,我爸是李刚的(欢迎补充考上985人的类型)


第二个层面(动机2,有可能他的嫉妒心十分强,杀人本来就是件冒风险的事情,这嫉妒心竟然甚至可以大于对自己坐牢,判死刑的危害)

也许就是这样把,之前花了时间心血,不达目的不罢休进了复旦,多大的野心作为支撑才到了这一步啊,现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岂不是功亏一篑了?嫉妒随之转变为仇恨。(注:也许野心大,本人只是猜测,毕竟对这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都不了解)

在第一层面思考了之后,他出现了想把空想变成现实的想法。


第三个层面(动机3,赌博心理+犹豫)”我就是不抛,万一明天涨了呢?不就赚了?!“之后他因为不尊重,不调查事实,没有”做证券的体系“,只想赌个运气,于是被套牢了。

”万一没被发现我是凶手呢?况且我还是个高智商人物,应该没事的“之后他密谋手段,可惜还是天网恢恢。他进去了,他低估了别人的智商。

我觉得命运最美的不一定就是心想事成,而是阴差阳错,我就是个列子,到了我曾今以为是绝路的高中,可意外地在高中图书馆里看了很多书,认识了很多人。还认识了2个很特别的朋友,主要是很感谢有机会接触很多书本,所以我现在反而觉得进这个高中是上天在眷顾我,给了我更重要的东西。就像我今年感觉二本也进不了了,但我不会再像3年之前一样充满负面情绪了,如果是未来是美好的,我宁愿先经过一些挫折,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并在将来的某一天感谢这次命运的转折。(与文章无关,可以自动无视)


以上仅仅只是其中一种猜测,如果按照这种猜想,我觉得看待这件事,从悲观者角度来说,我们只能感叹,其实有些看似能阻止的悲剧其实有着必然性,确实发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本人为命运不可变论的信仰者)上天注定了他的基因,生长环境,于是性格,心理变化的时期都定了,也只能感叹中国也许少了2个智商不低(也可能低),但是实干精神很足(也许被害者是个天才)能考进复旦的人。我目前就是实干精神不够,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对于他们肯把梦想变成努力,进入复旦,我还是很敬佩他们的。对于实干精神,他们值得学习。


从乐观者的角度来说,虽然两害取其轻,高考的确是目前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为了阻止这些悲剧,我们该想办法让制度更好,而不只是止步于此。我觉得一些前辈的观点很有道理,一个能力强的人和一个道德好的人,要道德好的人(也不能好心办坏事,要有分析能力)。

因为我觉得,人生下来就是类似小天使和小恶魔,我们的教育目前给他们的是知识,也就是能力,而知识能让他们变强,要是培养了一个小恶魔等他到了大恶魔,掌握国家政权,能干什么好事呢?历史上多少暴乱,多少个掌权人.....所以我觉得从乐观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该在小孩子的幼儿时期给他们价值观教育,非单纯给能力才能避免悲剧。

投毒案件虽说是件”小“事,但仔细想想也能感悟不少事情。所以看待它,就像在看待教育制度的漏洞,期望它能更完善。


正题2(也是假设)之不排除动机是之前是有些意见,性格非常合不来,不是为了学业,而只是单纯的仇恨,日积月累,直到爆发。具体心理动机和正题1类似。

说回来还是价值观教育问题。


正题3,化学药品店的监管制度有问题,这点其实不太想说,扯远了,因为要达成一个目的,方法很多,殊途同归。心理过程还是正题1


正题4,防范意识,放人之心不可无。这点倒是要重视,很多人伪装的都挺厉害的。这个时代真朋友少,你以为别人对你好,关键时候对你还依旧给与支持的才是朋友,别太自信了,小心那些“黑天鹅事件”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战友吧(个人观点,只是觉得概率大·,理论上实际是非充分非必要关系),当然这个时代对于普通人是不存在的。


别的先不扯了,扯不完了。具体的可以再联系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2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件事看出了现在社会的很多弊端
第2个回答  2013-07-18
你应该感谢你的室友不杀之恩
第3个回答  2014-05-09
中国博导,
这几十年来,
普遍都是这种德行,
应当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