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明月可以照到任何地方,可是就是双手怎么也捧不满。

这首诗拟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为魏晋时期陆机所作,出自《陆机集》,其词虽异,其意略同,是久客思归之作。

作品原文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作者简介

陆机(261-303)字士衡,今上海松江人。其诗长于拟古,但也有少量感受新鲜的作品。有《陆士衡集》。 创作上,诗、文、赋皆擅长,以诗为主,今存107首。

多为乐府诗、拟古诗,敷衍旧题,摹拟前人,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写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表现,间有寄兴颇深之作,如《长安有狭邪行》、《长歌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5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从字面理解是写透过窗户照进屋内的月光。月光明亮,余辉皎洁,想用手去抓它,却又不能。实际上是表达了表达了思乡情切,却徒留寂寞的伤感之情吧。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出自魏晋时期陆机所作《陆机集》中的《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完整诗文如下:

《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

                           魏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注释

① 北堂:向北的正室。

② 余晖:充足的光辉

③ 牖:窗户

④ 揽:揽取

⑤ 盈:满

⑥ 凉风:指北风。

⑦ 踟蹰: 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⑧ 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⑨ 无成:没有成功;没有成就,一事无成。

⑩ 会:当

11、离思:离别的愁思。

译文

安静地躺在北边的堂中,

明亮的的月光照进窗户。

透过窗户照进屋内的月光皎洁明亮,

可是就是双手怎么也抓不住、捧不满。

北风在房间里绕来绕去,

寒蝉在高高的柳树上鸣叫

随着季节慢慢的变化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

远离家乡在外做官也一事无成

离别的愁思难以长守。

赏析

《明月何皎皎》原是汉魏五言古诗: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陆诗之“拟”,既在题目,又在内容。对于原诗,向来有闺中思妇望夫一说及游子思归一说;于此诗,也有两说。我以为,这两首诗都是反映游子客中思归之情的。

“安寝北堂上”四句以月起兴,开头就以传统手法点明了一个思乡的主题。主人公实际并未“安寝”,他沉浸在月亮清冷的余晖之中,客居的寂寞孤独之意阵阵涌上心头,充斥了整个空间,也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为渲染这样的气氛,作者先极写了月光的朗照。地点是能引满月入窗的坐北朝南的“北堂”。 “入” “照”“有”等词语形象地点出了秋夜特有的皓月当空,满室生辉的景象,然而“揽之不盈手”,忽而一转折,这样美好的光彩,伸手取之竟不满一握,真是太遗憾了!身居斗室,远非沐浴于千里婵娟的光辉之中,只身客地,只能与月光相守,缺少的是亲人的情意和关怀。孤独、寂寞之感由此而生,引出了主题,渲染了气氛。

继而“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两句是由朗照的秋月带出令人感伤的秋物。近处是习习作凉的秋风环绕着北堂而吹,回廊曲而风尤烈;远处的寒蝉在残柳上嘶哑地哀鸣,柳树高而声尤远。 “凉风”常吹, “寒蝉”常鸣,本为秋日常有,不足为奇;但于此时此地一“绕”一“鸣”,则进一步衬托了游子那愁肠百结和心焦意乱之态;更何况夏去秋来,光阴飞逝,在孤寂之中又增添了几分凄凉、悲怆。

最后四句于篇末再次点题,直抒思乡之情。 “踟蹰”两句承接上文,又取原诗“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意,说明因“我行永已久”,离家远行已是几度春秋,太长久了,才为风、蝉等清秋之物所感,夜不能寐,徘徊沉吟。 “游宦”两句是进一步说明除了客居已久,自己瞻前顾后,还看到了仕途险恶,恐难以成就功业。想到自己离乡背井,一心远游求宦却前程渺茫不测,就不仅“感物”“踟蹰”,而且越发“难守”“离思”了。由此照应开头,点出了望月兴叹,孤寂悲凉的缘由。

陆机本是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他迢迢千里,北上洛阳,虽曾以文章著名于世,历任文武多职,终因思归,常郁郁寡欢;而仕途又屡经坎坷,结果遭诬陷,死于非命。以此看来,陆机此诗景是实景,情是真情,并非无病呻吟。尽管他其他不少作品过于追求排偶、雕琢,但此诗三四句与五六句虽也两两相对,却写得富有情趣,无一秋字却无不秋景、秋物。 “照之”句写月光“有余辉”, 然而“不盈手”, “揽”字更为神来之笔,道出了游子渴望揽月共游但未能如愿的寂寥、遗憾。 “凉风”两句工对, “绕”字写活了风;“鸣”字写动了蝉;而二者又都烘托了人之愁。以上四句,作者突破了自己创作中的弊端,无雕琢、累赘,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当然,陆机倘能进一步突破当时形式主义文风的束缚,从题目、内容、意境等方面都能彻底摆脱模拟古诗的俗套,定能写出更好的诗作。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东吴的大世族地主家庭,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陆抗是吴国大司马。吴亡之后,他与弟弟陆云到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晋惠帝太安二年(三○三),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任命他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败,在军中遇害,年四十三。陆机的诗名重当时。现存的共一○四首,入洛之前,多抒发国破家亡之慨,入洛之后,多叙述人生离合之情。但总的倾向是内容空泛,感情贫乏。他的乐府、拟古诸诗,多规仿前人体格,词句工丽,间用排偶,实开宋、齐以后形式主义的诗风。他的赋和文,多抒发自己的感触和体会,但内容仍不够深厚。有《陆士衡集》,又近人郝立权撰有《陆士衡诗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2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二句状摹对月怀想之态,表面上看缺乏情韵,然实际上却是"情繁而词隐"(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评陆机语)。《淮南子》载:"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微惚恍,不能揽其光也。"高诱注云:"天道广大,手虽能微,其惚恍无形者,不能揽得日月之光也。"陆诗正借用此典,尤著深意,因其"余辉",以状绵延不尽之情思;因其"不盈手",又见摸捉情思之微茫。而这种宇宙与人生、自然(月光)与心态(情思)的模糊交感,又正是陆机处于魏晋时代诗学思潮"沦心浑无,游精大朴"(陆机《赠颜令文为宜春令》)的审美趣味在抒情诗中的反映。


【作品出处】

《拟明月何皎皎》,这首诗拟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为魏晋时期陆机所作,出自《陆机集》,其词虽异,其意略同,是久客思归之作。


【基本信息】

名称:《拟明月何皎皎》

年代:魏晋

作者:陆机

体裁:五言古体诗


【作品原文】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作品注释】

①寝:卧。北堂:向北的正室。

②牖:窗。

③照之:指月光照到窗户。揽:采。盈:满。这两句是说月亮照到窗户之中光晖有余,用手揽之则不盈把。以喻丈夫空有其名而不得见。

④凉风:指北风。《尔雅》:"北风谓之凉风。"曲房:有曲廊的屋子。指思妇所居。凉风、寒蝉:写秋天的季候。

⑤踟蹰:即踟躇,徘徊的样子。我行:应是离开我而行。这两句是说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自己满心踟躇地怀念久行不归的丈夫。

⑥游宦:远游仕宦。会:当。无成:不能成名。这句是说丈夫远游仕宦不会成功。

⑦离思:离别的愁思。这句是说自己怀离别之思难以长守。


【作品简析】

诗之首,词平意曲,寄情遥深。"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点出"安寝"之地,兼抒游子思妇之意。如果说,前句是静态的描写,意在突出"安寝"二字,那么,后句则是动态的描写,且以"明月"射入窗户的皎洁光辉打破"安寝"的静态氛围,引发出久客烦扰之情,这较《明月何皎皎》首二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又多一层意蕴。对月思乡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恒见主题。如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皆景色迷离,情韵悠长。而陆机此诗仅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二句状摹对月怀想之态,表面上看缺乏情韵,然实际上却是"情繁而词隐"(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评陆机语)。《淮南子》载:"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微惚恍,不能揽其光也。"高诱注云:"天道广大,手虽能微,其惚恍无形者,不能揽得日月之光也。"陆诗正借用此典,尤著深意,因其"余辉",以状绵延不尽之情思;因其"不盈手",又见摸捉情思之微茫。而这种宇宙与人生、自然(月光)与心态(情思)的模糊交感,又正是陆机处于魏晋时代诗学思潮"沦心浑无,游精大朴"(陆机《赠颜令文为宜春令》)的审美趣味在抒情诗中的反映。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二句,似诗中闲语,然其所制造的凄清冷寂的气氛,却成为诗中由自然、心态的描摹向客子忧伤形象的塑造的转化契机。以"凉风"点出季节已届寒冷,而"绕曲房"三字,又极写寒气萦绕、渗刺之力;"寒蝉"句则用曹植"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诗意,而增以"高柳"意象,再次烘托出久客思归之情。

由于"明月"的窥照,"凉风"的侵袭,"寒蝉"的鸣唤,游子自己心神恍惚,而紧接以"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四句收束全诗,进一步塑造出一个"踟蹰"忧伤的形象,更留下绵绵不绝的离愁别绪。这里,诗人涵蕴了古诗中"揽衣起徘徊"的踟蹰姿容,"不如早旋归"的热切企盼,以及"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的孤寂情境,深刻地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假如说"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只是久客的直接写照,其间包含了缘于行久而踟蹰感物的因果关系,那么"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则兼有两重意义:既体现了缘于游宦无成而离思难守或缘于离思难守而游宦无成的互为因果关系,又包涵了游宦无成还得"游宦"、离思难守还得"常守"的深层意蕴。由此反观全诗,其中情景意兴,共时交织,令人体悟尤深。

陆机拟古篇什甚多,对其评价亦向有轩轾。钟嵘《诗品》云:"士衡拟古……五言之警策者也。"王夫之《古诗评选》云:"平原拟古,步趋若一。"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陆士衡拟古诗,名重当时,余每病其呆板。"今观《拟明月何皎皎》诗之情趣与价值,并将其置于当时诗坛加以比较,我们认为还是钟嵘的评语较为切实。 (许总)


【作者简介】

陆机(261-303)字士衡,今上海松江人。其诗长于拟古,但也有少量感受新鲜的作品。有《陆士衡集》。 创作上,诗、文、赋皆擅长,以诗为主,今存107首。多为乐府诗、拟古诗,敷衍旧题,摹拟前人,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写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表现,间有寄兴颇深之作,如《长安有狭邪行》、《长歌行》。还有少量纪行诗,情真言质,如《赴洛道中作》2首,是其五言诗的代表。形式上,辞藻富丽,英华膏泽,语言典雅,锐意追求词句的整对;大量运用排比句式,独具雍容华贵之美。钟嵘称之"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诗品》)。然多失之剪裁,时见斧凿之痕。总体上代表了太康诗歌的主要倾向,被誉为"太康之英"。赋今存27篇,大多篇幅短小,文笔轻倩。《文赋》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文体而写成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其中不少见解颇有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存文127篇,内容较为充实,时见峭健博大之章,句式整饬,声律谐美,典故繁密,为骈文之滥觞。《晋书·陆机传》载其所作诗文合300余篇,原集佚。今之通行本为明刻本《陆士衡集》。张溥辑有《陆平原集》。1982年中华书局《陆机集10卷本》收录最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5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这句诗的深层含义:道出了游子渴望揽月共游但未能如愿的寂寥、遗憾。

【出处】《拟明月何皎皎》,是魏晋时期陆机作品,收录于《陆机集》


【原文】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注释】

①寝:卧。北堂:向北的正室。
②牖:窗。
③照之:指月光照到窗户。揽:采。盈:满。这两句是说月亮照到窗户之中光晖有余,用手揽之则不盈把。以喻丈夫空有其名而不得见。
④凉风:指北风。《尔雅》:“北风谓之凉风。”曲房:有曲廊的屋子。指思妇所居。凉风、寒蝉:写秋天的季候。
⑤踟蹰:即踟躇,徘徊的样子。我行:应是离开我而行。这两句是说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自己满心踟躇地怀念久行不归的丈夫。
⑥游宦:远游仕宦。会:当。无成:不能成名。这句是说丈夫远游仕宦不会成功。
⑦离思:离别的愁思。这句是说自己怀离别之思难以长守。

【作品赏析】

诗的一开始词平意曲,寄情遥深。“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点出“安寝”之地,兼抒游子思妇之意。如果说,前句是静态的描写,意在突出“安寝”二字,那么,后句则是动态的描写,且以“明月”射入窗户的皎洁光辉打破“安寝”的静态氛围,引发出久客烦扰之情。

由于“明月”的窥照,“凉风”的侵袭,“寒蝉”的鸣唤,游子自己心神恍惚,而紧接以“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四句收束全诗,进一步塑造出一个“踟蹰”忧伤的形象,更留下绵绵不绝的离愁别绪。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21

明月可以照到任何地方,可是就是双手怎么也捧不满。

这首诗拟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为魏晋时期陆机所作,出自《陆机集》,其词虽异,其意略同,是久客思归之作。

作品原文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作者简介

陆机(261-303)字士衡,今上海松江人。其诗长于拟古,但也有少量感受新鲜的作品。有《陆士衡集》。 创作上,诗、文、赋皆擅长,以诗为主,今存107首。

多为乐府诗、拟古诗,敷衍旧题,摹拟前人,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写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表现,间有寄兴颇深之作,如《长安有狭邪行》、《长歌行》。

明月可以照到任何地方,可是就是双手怎么也捧不满。
这首诗拟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为魏晋时期陆机所作,出自《陆机集》,其词虽异,其意略同,是久客思归之作。
作品原文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