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哪部作品(书)最值得反复看(追加分)

我想选一部历史性强,故事性强,语言比较好的,不要感情戏太多的,推荐一部吧。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刀”之作,也是金庸篇幅最长、风格最为独特的作品,它是一邻悲剧性的英雄史诗,是金庸为其昔日笔下创造出的无数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无尽挽歌,但却是一部以插科打诨,荒唐滑稽,诙谐风趣、幽默机智的喜剧风格写成的悲剧史诗,其主人公也不再是昔日一剑一萧笑傲江湖的侠义英雄,而是一个出没于妓院与宫廷的泼皮小流氓,他深深的展现了前几部中如《笑傲江湖》等阐述的无刀胜有刀,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道理。凭靠巧舌却屡屡化险为夷,而且娶得七大美女——非英雄化,悲剧主题喜剧化是这部小说最鲜明突出的风格。

小说的第二个风格特点是武侠小说与历史小说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传奇化,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已不再象过去那样以把历史当作故事的背景或增加故事的真实感的手法,而是将历史与历史人物作为表现对象直接推向前台,清代文字狱、天地会反满抗清、平定吴三桂叛乱、收复台湾、反击罗刹侵略以及《尼布楚条约》的签定,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几乎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全部情节主干,而历史人物如康熙、陈近南等人更是小说中仅次于主人公的的重要人物。这部小说背景广阔,场面纷繁,人物众多,从卖笑的妓院青楼到金马玉堂的宫闱朝堂,从繁华如梦的江南帮会到冰封雪飘的极北之地雅克萨要塞,从勾心斗角的官场到神秘肃穆的江湖帮会的香堂仪式,作品几乎将当时中国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的人情世态写尽,堪称为清代前期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活的历史,尽管是一部通过不学无术的小流氓韦小宝之眼折射过的变形错位的历史。该作品将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所奠定的,又经由“射雕”三部曲发展成熟的语言表现力推向了顶峰,作者从现代汉语、明清白话和古代文言三个语言宝藏中适意开掘,各取所需,并将之熔为一炉,自创一格,其精确、典雅、蕴藉、活泼、流畅堪为汉语文学语言的典范。
作为韦小宝来讲,出身于市井烟花柳巷,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也没有武功,专会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见风使舵,却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甚至取得令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都为之眼红的成绩——娶了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而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却无法施展其胸怀抱负,还想依靠他来完成自己的事业。这里,包含了深刻的历史寓意。一方面,小说通过韦小宝的视角,洞察出了宫廷的本质:一个大的豪华的妓院。这里,有着罪恶的交易与最阴险的手腕,还有最淫荡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各式各样的欲望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可言,只有彼此利益的算计。
上自太后、皇帝,下至太监、宫女,与妓院里的老鸨、龟公、妓女的结构关系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这种论点无疑是作者自己对历史的想象与分析的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电视剧本《大明宫词》中,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也有过这样的叙述。这种比喻,是对封建贵族们所谓的崇高、尊严与优越感最强烈的挑战与侮辱。因为,文学和历史的事实上,像韦小宝和张易之此类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的人也不是少数。有流氓称帝的,宦官面首专权的,不一而足。更不用说,在社会上靠权谋游刃有余的各色人等。一方面,韦小宝是市民社会中,中国游民最恶劣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
游民一般包括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术士以及兵痞、盐枭、私贩,还有大量的江湖艺人以及江湖侠客、游方僧人,走江湖的说唱艺人和戏曲艺人等等。流氓作为游民中的一类,虽属少数,但他是游民的群体性格、思想、行为的阴暗一面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如果非说游民的群体性格、思想、行为还有光亮一面的话:那么也就是抽象化了的讲信义、重义气、锄强扶弱等。这也是韦小宝身上唯一可以称道的地方。正如,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写到的:“不过读我小说的人有很多是少男少女,那么应当向这些天真的小朋友们提醒一句: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
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是这样描述游民性格的:“游民与匍匐在角色规定下的‘四民’(注:传统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不同,他们脱离了主流社会,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许多游民无妻无子,没有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没有宗亲故旧的监督,也就不必顾及面子,更不会有耻辱的感觉。他们是没有根柢,随着时势浮沉游荡的一群;他们没有地位,失去了社会的尊重。因此,他们是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的,也不必考虑角色位置为人们所作的种种规定……他们极端重视眼前利益,不太顾及离现实较远的后果。他们很少文化教养,也就没有了文饰的习惯。
一些社会舆论所不容,被通行道德所鄙视的行为,他们常常不以为非,而且为了达到眼前的目的也很少有固定的是非观念;一些士大夫甚至普通人都要掩饰的观念和性格,在游民看来没有掩饰的必要……而是赤裸裸地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的阴暗面。”而流氓在思想意识、性格特征上集中体现了游民群体对社会最具腐蚀性与破坏性的一面。其突出表现为强烈的反叛性、反社会性和无确定的价值尺度,就像鲁迅先生谈到知识分子时的“无特操”。他们以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为核心,一切理论、口号乃至道德标榜都只是谋利的外衣,小到“揩油”占点小便宜,大到谋权篡位,或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欺诈,或赤裸裸以卑劣下流的手段巧取豪夺,只问目的而不择手段,泯灭了一切道德良知和羞耻感。
可以说,这些都是很符合韦小宝的流氓品格的。市井文化与游民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韦小宝就是这种市井文化与游民文化的结合体。作为市井文化追求同等社会政治地位的代表,他对于封建君主是蔑视的。这种市井心理早在元朝邓牧的《伯牙琴·君道》中就有了体现:“彼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貌咸与人同,则夫人故可为也。”
韦小宝心里一直都骂皇太后是“老鸨”或“老鸡婆”。对待建宁公主还有小郡主包括追求神龙教教主夫人,都有着这种心理在作祟。或者说,他爱的并不是这些具体的人,而是通过征服这些代表着权势与高贵的人,从而来征服着小市民的自卑感,挑战与征服整个自己原本无法企及的,被神化了的权力与权威的世界。而他对同样是贫贱出身的双儿的态度还是有不同的。当然,尽管,在市井文化中,封建帝王的威严与神圣是一扫而光,但他们毕竟无法完全摆脱封建观念。
所以,韦小宝的一些行为准则,包括义气也好,对权力的尊崇和仰慕也好,也就是按照自己从小最喜欢听的说书而来的。这些说书故事要么是草莽英雄的故事,盲目的义气或仇杀,或者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故事。同时,他的流氓本性使得他并不太在乎别人的死活,关键是自己的利益。他的仅有的几次伤心与落泪,有的是义气的作用,如以为康熙死了,还有是当吴六奇和隆平被害时。其余的基本上都是耍赖,或者说,是慨叹自己的得不到女人或金钱,最不济是被别人欺负实在没办法。他的眼中,是把周围的一切都当成商品一件件地计算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泪水在他的脸上划过更多的是虚伪与欺骗的痕迹。
在这一点上,孔庆东先生作出过这样的评论:“其实这些女人对于韦小宝来说,只不过是具有一种数量意义。‘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韦小宝在中国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妓院长大,畸形的早熟使他永远丧失了爱的机能。他混进皇宫当小太监是假的,但是,在爱情的宫殿里,他却是个不幸的天阉。
他的处事哲学是妓院哲学,他看女人也永远是'婊子'的标准。对于漂亮的女人,他想到的是占有,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他从未想到过爱怜、尊重、相知等情感因素。他对这些女子的喜欢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小市民对私有财物的欣喜。所以,即使他喜欢的女人不喜欢他而爱别人,韦小宝却并不伤心,而只是像蚀本的商人一样绞尽脑汁再骗回来。韦小宝是天下第一不会伤心之人。”
关于韦小宝、关于《鹿鼎记》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半个多世纪以前,王冶秋先生对《阿Q正传》有段著名的评论。在这里,如果把它套用到《鹿鼎记》上的话,就是,“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韦小宝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韦小宝还是韦小宝;第七遍,韦小宝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不管读多少遍,但都无可否认,这是一部伟大的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5
历史性强的肯定是鹿鼎记了,故事性强的则是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语言的话金庸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不要感情戏太多的话,首推天龙八部。
肯定有很多人问:“开玩笑,天龙八部怎么没有感情戏!”其实,天龙八部确实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爱情的,整本书有太多的佛学成分了,如果你仔细看,就会明白整部书都在宣传一种“众生皆苦”的概念。小说几百万个字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活的快乐,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感情!有人说段誉王语嫣,他们并不是,段誉喜欢的是石像并不是王语嫣,王语嫣并不懂爱情,有的只是习惯性的对表哥的依赖,后来枯井中的时候,她已经放弃了爱情……至于萧峰阿朱,那就更加了,萧峰是对阿朱的愧疚不是爱情,阿朱是对萧峰英雄的仰慕而已……虚竹和西夏公主则是被欲望左右,懵懵懂懂而已……还有天龙第一情圣段正淳,他和那么多爱情,反而又变得没有爱情了……逍遥三老,从金庸书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其实李秋水和天山童姥并不爱无涯子,他们只不过是以无涯子为借口,互相攀比而已,至于无涯子,他最后爱上了石像,那更是一种讽刺!其实整本书里面真的是“众生皆苦”,只有段誉虚竹这样的痴和呆能够脱离苦恨,但最后又在看似爱情的苦海中沉浮……值得注意的是,整本书中,唯一的爱情描写则是赵钱孙和他师妹,然而,这唯一的爱情,换来的,也只不过是“众生皆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15
鹿鼎记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中,《鹿鼎记》是最晚出的一种。
中外文学史上曾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伟大作家最后“江郎才尽”,在末造中留下遗憾。而金庸则相反:他在写作的巅峰期,积三年之功,创造出《鹿鼎记》这样一部惊世骇俗之作,然后挥别“武林”,真有点儿像书中主人公的功成身退。
或也正由于此,人们在接受《鹿鼎记》的时候,便不能不有一种特别的关注,其对书中主人公,便不能不有一番特别的挑剔。于是对《鹿鼎记》的阐释便言人人殊,对作者命笔大旨的探讨亦种种不一,缘此又引出评论界的闹热,有人说这是一部反武侠的书,有人论其为历史小说,甚至有人推测某章某节为代笔人所撰,这当是古今中外所有经典作品的共同“待遇”。
然无可否认《鹿鼎记》是一部很好看的书,无可否认韦小宝是作者以心血和心智团凝出的一个文学精灵。在中国武侠小说及至整个中国小说史上,《鹿鼎记》都是一个特例、一个尤物,一个令读者和批评家耳目明爽的新范式,一个将历久弥新的文学和文化存在。
就在该书的后记中,金庸似乎想到要向读者说点儿告别武林的话,便自然涉及其创作,有几句自我品题:
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
就中没有提到《鹿鼎记》,何也?或正是作家的“烟云模糊处”。本书自有金庸先生强烈的感情注入,在看似调侃戏谑的行文中亦底蕴著明确的爱憎,熔铸著对历史和道德的索解评判,潜流著对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思考,作者有大悲悯在焉?
《鹿鼎记》是一部康熙别传,是一部宫廷秘辛,是一部官场 实录,是一部江湖大观,是一部市井偶记……汇而总之,是一部世情书。“描写世情,尽其情伪”(鲁迅论《金瓶梅》语),以情伪而见情真,当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第3个回答  2008-06-15
天龙八部,乔峰,金老小说中唯一一个完美英雄。射雕系列。连城诀,刻划人性的贪嗔痴。鹿鼎记,封山之作,市井无赖到万人之上,从古至今中国管场何尝不是如此。书剑恩仇录,文与武,官与侠,写尽人世沧桑
第4个回答  2008-06-15
艺术性高,品味段落多,故事性强,又感情戏不多是

《飞狐外传》

飞狐此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侧面描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体现了金庸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光从侧面言语中就让你领略了几位大侠的风采,同样的,几个人的矛盾也在这里展开。片尾对于胡斐刀落否的悬念,也需要对前文分析揣摩。语言中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很值得称道。而且这部也是比较短的。建议你深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