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有哪些诗体现三美

如题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是诗人第三次故地重游,再回康桥,离别在即,吟诵而成的。诗中的康桥即是诗人的母校——英国的剑桥大学,他曾于1920—1922年游学于此,在这里,他邂逅了一生中的红颜知己—林徽音。在这里,他常出入泰斗大师的会客厅,与他们谈论文艺和时事,而剑桥的优美风景和深厚文化底蕴更留给诗人抹不去的回忆。当他与母校阔别数载后又挥手告别,这之中的无限眷恋的情怀自然浸透在字里行间,但诗人不愧为诗歌的才子,表情达意的圣手,在写景中流淌着深情,在抒情中印证着诗歌独有的韵味——“三美”。一、音乐美 诗的首尾两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了几个“轻轻的”和“悄悄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而至,又悄无声息的荡去,写尽了其潇洒的风度、浪漫的情怀,读来轻快而柔和,宛如轻音乐的动听舒缓、沁人心脾。放逐整体看全诗,诗人更重节奏感,既注意了音组的整齐,又顾及到韵律的铿锵和平仄的和谐。在韵脚上,借用了西诗常用的偶韵体,追求意象的动态美和意境美,通过情感的驱使,化静为动,使其具备一种流动的美感,伴着情感的起伏和跳跃,恍若一曲悦耳舒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诗的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往复,优美的节奏更象涟漪荡漾开来,与音乐的节拍如此和谐和统一。二、建筑美 全诗共有七节,每节四行,组成两个平行的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从结构上看严谨整齐,错落有致。从音节上看重音和句读不一、自由结合。恍若游走在那庄严肃穆、方正规则的中国建筑和那高贵典雅、圆角尖顶的欧洲建筑之间。在这里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和自由诗二者的形式揉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歌体,同时把富有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建筑美呈于读者的面前。徐志摩曾留学西洋,深谙欧洲的文化和建筑,而作为民族诗人,他更精于表现国土文化的精髓。所以《再别康桥》又一次体现了东西文化领域中完美结合。三、绘画美 不言而喻,诗人写的是离愁别绪,但我们没有看到执手相看,车水马龙,人语喧嚣,而是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由人间转向自然景物,既跳出寒暄叮咛的俗套,又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清新飘逸画卷之风。而那艳丽异常的夕阳中新娘,七采纷呈的清澈河水,更有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让我们驰骋于作者色彩想象美丽空间的同时,又体悟到鲜明而生动的图画美感。在每一幅画卷上,作者又不忘使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作修饰,使之赋于生命和灵性,让我们既享受到动态美又欣赏了立体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徐志摩已随风而去,把美丽的康桥留给别人,将缠绵和依恋留在心底。在回味中,每每读到《再别康桥》,总被那诗风、诗韵、诗情所动。总被那作者深邃、无奈、执着所动。总被那至真、至情、至美所动。唯美的闻一多曾在20年代多次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说是“三美”兼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3
简单地说: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第2个回答  2013-07-13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 这首诗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所提倡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韵美。

首先看建筑美。诗分四节,每一节五行,每到第四行时都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飞扬,飞扬,飞扬”“消溶,消溶,消溶”体现出了雪花的快乐。

再看绘画美。那洁白的雪花,好像是一个精灵,或者是一个白马王子,他飞啊飞,他一直有自己的追求,最终落到了心仪的女孩的怀中,“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它在苦苦寻觅以后,终于获得了快乐!

最后看音韵美。第一节压“a”“ang”韵,第二、三节压“u”“ang”韵,第四节压“ong”韵,读起来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有柔和的美感。
第3个回答  2013-07-13
《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