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学习的思维框架?

如题所述

什么叫搭框架呢?简而言之,就是给你的大脑一个铺垫,让它准备好,告诉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大量吸收这个领域的知识,请做好理解和储存它们的准备。

举个例子:当你撰写一份策划方案、报告时,你第一步是不是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列一个大纲:我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 接下去才开始动手?

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缺少了框架,你所有获取的知识,就只是碎片信息而已。它们会孤零零地漂浮在记忆里,难以稳固存在,也难以被你所调用、组织、整合。

那么,如何搭建框架,令我们的学习更加体系化呢?

我建议的方法,是去搜寻这个领域相关的经典教材,大约3-5本。然后读一遍 —— 无需一字不漏地精读,这太花时间了。大致翻一遍、通读一遍,就可以。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思考和回答这三个问题:

* What:这个领域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流派和分支?有哪些常用的术语?

* Why:这个领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现在进展到哪里?

* How:这个领域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被广泛承认和应用的基本成果?

举个例子。很多读者问「如何入门心理学」,我总会推荐几本大部头,像《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很多人看到就会开始打退堂鼓:

「好几百页,什么时候才能看完,至少得看一年吧……」

其实你需要一页页把它们读完吗?当然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你先读一下前两章,对它们的起源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大致翻一下其他章节,了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分别研究什么、目前有了哪些主要成果;再着重看里面加粗的、或是章末拎出来的术语,大致理解它们的意思。就可以了。

再比如,学习哲学,你没有必要一页页去翻完《大问题》《西方哲学导论》,你要做的是:整体通读一遍,了解哲学的起源是人对自然的怀疑,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古希腊哲学、经院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 比如近代哲学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影响,思辨的核心从宗教转变为人文,开始引入成熟的逻辑学、科学,开始变得多元化,等等 —— 就可以了。

这个阶段,你要做的是什么呢?是博观约取,在心里建立起一幅图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作者的脉络」里面,而是要以你心里的图景为主,缺什么就补什么。

这在心理学上面,就叫做「图式」(Schema)。它是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基础。

比如:你翻完了一本书,知道哲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是认识论。但你不清楚什么叫认识论。那就再翻到相关的部分多看几遍,或是把书里所有提到认识论的内容整合起来。不必细究每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每个结论是怎么推出来的,知道它大概指什么即可。

这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把这幅图景补全。一旦成功建立图景,它在你未来的学习里,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构建思维框架可以趁着学习黄金期的时候趁热打铁。孩子的学习黄金期就那么几年,可以学习编程,基础编程能帮助孩子构建起思维大框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多样,极客晨星的课程还是蛮值得信赖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