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并不认为中国是发达国家。除了中国人均收入不够高还有哪些原因呢?

如题所述

现在联合国重新制定了关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主要以人类发展指数为衡量指标。除了人均GDP不够高,中国认为自己的工业基础未够深厚、人民普遍受教育水平、科学素养也不够高,社会保障体系也未够完善,社会文明程度也不够高。但美欧日等国一再要求把中国列入发达国家,而中国一直坚持说,自己还是个相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才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这是事实,也有很深的政治考量。中国要保持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密切关系,避免陷入西方阵营的捧杀陷阱,丧失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在领土争端中就很不利于谈判,一有事很多西媒就是营造说中国是大国欺负小国,另外就是不能丧失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也不愿交太多会员费,也是为了以免给推上太多无谓负担,那样就很不利于发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2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30%

在3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就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明确表示,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确实降到了30%以内,但“不是说恩格尔系数进入这个行列,就是发达国家了。”

长期以来,“恩格尔系数”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不过,大众对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往往不甚了解,只知道它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后发现,“恩格尔系数”与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定律”密切相关。他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进一步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随后,从这一定律衍生出了恩格尔系数,也就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传统上来说,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统计局: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此,毛盛勇在发布会上解释称,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收入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积累。毛盛勇进一步阐释。

什么意思呢?老百姓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这种必需品的消费权重有所下降,把更多的消费支出用到一些耐用消费品特别是一些服务类的消费当中。我们讲吃穿住行,现在大家要吃得安全、穿得时尚、住得舒适、行得便捷,实际上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反映。

为何恩格尔系数变动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此成为发达国家?

毛盛勇指出:

因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发达国家,除了恩格尔系数以外还有很多的指标,比如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2017年,尽管我国经济总量确实是稳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按平均市场汇率来算还不到9000美元。
第2个回答  2019-01-22
科技不够发达。我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但科技文化水平还比较低。虽然也有一点高科技,但基础科技和制造工艺都受制于外国。还有我国发展极端不平衡,虽然沿海比较发达,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地区还都是贫穷状态。从我国春运流量就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有多么的不平衡了。人均收入不高,再加上发展不平衡。所以,中国其实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按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来比较的话,中国的人均GDP实在是少得可怜。
第3个回答  2019-01-22
我国人民素质太差,人口基数过大。
第4个回答  2019-01-22
人均GDP也差太多,虽然国民生产总值紧追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