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输入法最早是谁发明的 于何时诞生

如题所述

大众普遍认为的,中国最早的中文输入法,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

台湾的中文汉字输入法历史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

扩展资料:

20世纪90年代后,拼音输入法软件开始支持词组输入和整句输入。

1993年初北京大学的朱守涛先生发明发明了智能ABC输入法,后被微软收购内置到Windows系统中,随后几年中智能ABC输入法成为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最多的输入法软件。

90年代,双拼输入法和相应的输入法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双拼输入法诞生了多种方案,如自然码输入法软件提供的自然码方案,更采用双拼加偏旁或笔划的音形结合方式编码,提供了一种快速输入汉字的途经,这已超出拼音输入法的范畴,严格说自然码双拼不属于纯拼音,而是一种音形码。

Windows系统流行的中文输入法软件有搜狗拼音输入法、搜狗五笔输入法、百度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QQ五笔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极点中文汉字输入法平台等。

这些输入法默认情况下带有拼音输入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等编码方法,有的还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而实现其他多种输入方式,如手写、笔画、二笔、郑码等输入方式。在Linux发行版、Mac OS X系统以及智能手机中的输入法框架一般集成多种流行的输入法编码,可以在同一个输入法软件下自由切换各种不同输入法。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中文输入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9
  一、汉字中文输入法是指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采用的编码方法,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
  二、发展历程
  中文输入法
  由于汉字有数以万计,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而造一个按键。因此,人们需要替汉字编输入码(检索出汉字的代码),用数个键来输入一个汉字。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是“万码奔腾”的过程,在20年间出现了上千种编码方法。汉字的单字输入分为几类:音码、形码、形音码、音形码、无理码等。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汉字计算机软件市场经常被分成两个不同的市场:简体字用户(中国大陆)和繁体字用户(港澳台)。大陆计算机用户一般都会汉语拼音,所以拼音起源的输入法在大陆很普遍。在台湾,注音输入法是比较流行的,但市场上也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输入法,如在香港等粤语地区流行的粤语拼音输入法。 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27年中汉字输入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从简
  中文输入法
  单到智能的巨大演变过程,回顾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窥整个个人电脑在国内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电脑中可以输入汉字了 代表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电脑在中国普及,第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字输入到电脑中,为此国家1981年发布了GB2312-80,1983年,王永民先生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输入法不但可以让我们输入汉字,而且也极大的解决了输入速度这一顽症。90年代初五笔输入法的热度,大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一些,比如遍地开花的电脑培训学校把五笔输入法当成重点课程,你可以依靠对五笔输入法的熟练程度,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文职工作,甚至可以开间打字社……,由此可见五笔输入法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
  中文输入法
  第二阶段:人人皆可输入 代表输入法:智能ABC:五笔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问题,且输入速度也很快,从而盛行一时。但很快随着电脑用户的越来越多,强背字根、入门难的先天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了,更多的人需要一款使用简单,入门轻松的输入法来代替五笔输入法。这个时候,1991年由长城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推出的智能ABC汉字输入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入门简单只要会拼音就能上手,而且带有简单的联想和记忆功能,这些特点,让它很快得到了初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在Windows系统将它内置,成为系统默认安装输入法之一后,使用它的用户越来越多。 第三阶段:效率不再只是五笔的代言词 代表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五笔入门较难,但输入效率快,智能
  中文输入法
  ABC入门简单,但输入效率不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即入门简单又可以保证输入效率的输入法在众多呼声中出现了,这种输入法入门简单(会拼音即可),且能保持较高的输入速度(全拼联想、庞大词库、简拼等诸多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输入效率),搜狗拼音输入法应该算是它们中的佼佼者,另外紫光拼音、谷歌拼音、QQ拼音也都属于这一类的输入法。 输入不只有文字 代表输入法:火星文输入法:输入法的前三个发展阶段,都是针对汉字的输入方式和速度方
  中文输入法
  面进行改进优化,不过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汉字的作用正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输入文字不再只是为了工作,更多的是为了交流、展现自我。网络这个大舞台,让原本少人问津的生僻字、古文字,甚至各种符号有了表现平台。新时代需求下,以上只能输入文字的常规输入法,对这些需求已经无能为力。为此,不只可输入文字,对生僻字、古文字、火星字以及各类符号同样支持的新一代输入法孕育而生了,常见的火星文输入法算是其中做的最为出色的一款,它解析了输入法其实不只能输入文字。 输入法一路走来,大概经历了以上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每个阶段的发展原动力都是出于对用户的需求满足为出发点,如今,整个输入法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大家都在为更快更简单更全面的输入法目标迈进。
第2个回答  2008-06-12
王永民,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4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贫农家庭。

1962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通诗文、书法、篆刻和音乐。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1983年后,又以15年之力推广普及,使之覆盖国内90%以上的用户;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以“五笔字型”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和应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84年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1988年4月成为国务院特别命名的十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

1994年后陆续发明“98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

1995年8月赴美学习,1997年5月回国。

于1998年2月“十年磨一键”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汉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同时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其系列软件,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发展应用的里程碑。

王永民教授从1996年起研究用数字键输入汉字的方法,首创“首部余部取码法”,于2000年8月实施完成了“五笔数码”汉字输入专利技术,开发了“6键6码”和“9键6码”两套成品软件。

现任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公司、北京王码网公司总裁。 自我白描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座右铭是“科学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行为准则是“爱国、务实、创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6
最早的中文输入法是民国六十三年 朱邦复发明的仓颉输入法
第4个回答  2015-11-09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虽然更早有电报码,用0──9十个数字中的四位组合构成每一个汉字,便于邮电局发送电报之用,但通常意义上,人们还是认为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在台湾的汉字输入法历史则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