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如题所述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编排中都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经被广大的一线教师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老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学生也是只按老师要求去做,明显能看出来只是走形式,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却很难达到。问题主要表现在:1、为了保证能在教学时间内完成实践活动,于是老师就设计了严格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学生的操作整个就是按照老师的思维在走,而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应用在几何与图形部分,而其他部分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却很少。3、操作内容枯燥,激发不起学生的操作兴趣。这样,表面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课,往往上下来,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却不多。再加上初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要求更高,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我的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2、有效性
“有效性”是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计划用一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2014年9月)
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资料文献,学习积累知识。
2、选定实验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3、制定实施细则,形成开题报告。
(二)课题的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5月)
1、立足教材,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进行实践活动,并及时进行记录和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汇总试验情况,进行分析。
2、邀请同组老师进行观摩,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点评、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和经验。
3、搜集整理实验中的材料,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在进行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经验,完成实验报告。
2、进行自我评价,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真的做到有效,实用。并形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份和小课题“档案袋”一盒以及产生的小论文、小随笔、教学设计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