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RCP

如题所述

  百度百科资料: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诞生于60年代后期,医生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968年首次报道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以成功显示胰胆管结构来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占位等胰胆系统疾病。1974年,Kawai、Classen等相继报道了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开辟了治疗性ERCP时代。通过ERCP可以在内镜下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行胆管支架引流术、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等微创治疗。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MRCP因其无创、无X线照射、不需造影剂等优点己逐步取代诊断性ERCP,成为胰胆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ERCP逐渐转向胰胆疾病的治疗,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1] 。
  适应症 播报
  1. 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
  2. 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患(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
  3. 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4. 原因不明的胰腺炎
  5. Oddi括约肌测压
  6. 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CT、超声内镜和核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的进步,单纯诊断性的ERCP目前很少应用,除非临床上高度怀疑某种疾病并且确实需要 ERCP协助诊断时才考虑应用
  禁忌症 播报
  1. 严重的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
  2. 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胆源性除外)
  3. 对碘造影剂过敏
  术前准备 播报
  1. 严格把握适应症,评估手术危险,操作难度,为减少操作风险而进行的术前处理(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内镜检查的时机把握等。
  2. 术前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告知操作风险及相关可能的并发症。ERCP是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内镜操作,需要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操作过程、手术收益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前作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术前禁食6-8小时。
  4. 术前用药:哌替啶50mg肌注,可静注解痉灵20mg,以减少患者术中的不适反应。
  5. 对于需要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的病人,应提前一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术前检测血小板和凝血指标。
  操作过程 播报
  1. 插镜: 患者一般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十二指肠镜经口依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2. 插管: 选择性插管是顺利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经活检孔插入导管,调节角度钮及抬钳器,使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将导管插入乳头。多数ERCP医师插管成功率应大于85 %以上,导丝引导下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3. 造影: 在透视下经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在荧光屏上见到胆管或胰管显影,显示病变。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胰管显影,以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4. 拍片: 胰胆管显影后,进行拍片存储。
  5. 治疗:根据患者胰胆管病变情况,采取不同内镜下治疗措施(如括约肌切开取石、放置引流管或支架缓解胆管梗阻、瘘管支架放置等)。
  术后护理 播报
  1. 术后一般常规应用抗生素三天,以防感染。
  2.密切观察临床上有无发热、腹痛、呕血、黑便等变化。
  3. 术后检查血常规及血淀粉酶动态变化情况。
  并发症 播报
  1. 胰腺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7 %,有些情况下发病率会更高。内镜医生应该告知病人ERCP术后胰腺炎可能很严重,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死亡。病人和操作的因素都会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在设计操作方案及签署知情同意时都应该考虑到。
  2. 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大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对于持续活动性出血患者往往需要再次内镜下止血,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出血停止,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3. 感染性并发症:胆管炎多见。术后胆管炎发病率不超过1 %,而胆囊炎的发病率为0.2-0.5 %。在引流通畅的情况下,一般抗炎治疗有效。
  4. 消化道穿孔:穿孔可能由于导丝、括约肌切开或内镜在远离乳头部位引起的。ERCP术后穿孔的发病率为0.3-0.6 %。穿孔可由于插镜所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机械穿孔,或者由于括约肌切开、导丝置入或者其他治疗操作。手术导致的解剖改变会明显增加穿孔的风险(比如既往胃大部切除毕II术后患者)。小的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有效,大的穿孔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