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古文一词多义归类

实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时常 余忆童稚时(《童趣》)

故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故逐之《曹刿论战》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原因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行 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行走 三人行(《论语》)

罔 迷惑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无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语》)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语》)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

善 好、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口技》)

危 高 惟有危楼一座(《山市》)

危急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洞 像洞一样 窗扉皆洞开(《狼》)

打洞 一狼洞其中(《狼》)

观 景观(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观察 观之兴正浓(《童趣》)

观赏(看) 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期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邻》)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灭亡 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殆 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中对》)

即 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

立刻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去 离开 “太丘舍去”“ 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距离 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若 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孰若孤《孙权劝学》。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山市》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你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如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已 已经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有期》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停止 死而后已 《论语》

胡不已乎《公输》

2. 七年级上期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归纳全部

《童趣》沈复(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忆童稚时( )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 ) 6、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 ) 8、以丛草为林( )9、方出神(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 答案: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强”通“僵”,僵硬5、慢慢地6、景象,景观7、鸟鸣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 赶、驱逐 (三)、词类活用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四)、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

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五)、一词多义1、为: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蚁为兽( ) 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答案:因此;被;作为;是2、或:则或千或百( )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答案:有时;有人;或许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 答案:景观;看5、其:常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 其如土石何( ) 答案:代词:自己;代词:藐小之物;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6、之:驱之别院(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 昂首观之( )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2、则或千或百 答案: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 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山市(二)、重点字词解释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插青冥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7、居然城郭矣8、堂若者,坊若者9、城市依稀而已10、惟危楼一座11、直接霄汉12、则黯然缥缈13、或凭或立14、倏忽如拳如豆15、逾时,楼渐低16、见山上人烟市肆 答案:1、经常2、青天,天空3、不久,不一会儿4、屋檐;明白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16、店铺 (三)、通假字1、一切乌有: 同 译为: 2、裁如星点: 同 译为: 答案:1、“乌”同“无” 没有2、“裁”同“才” 仅仅 (五)、一词多义1、若:中有楼若者( )若为佣耕( ) 若听茶声然( )2、顾:相顾惊疑(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元方入门而不顾( )3、一:惟危楼一座( )或凭或立,不一状(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4、然:尘气莽莽然( ) 然数年恒不一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4、------的样子;可是;这样 (六)、文言句式1、叛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 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与同人饮楼上” 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七)、词类活用1、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洞一样2、逾时,楼渐低 低:形容词作动词 译主:降低 (八)、古今异义词1、高垣睥睨 睥睨:古义: 今义:2、惟危楼一座 危:古义: 今义:3、或凭或立 或: 古义: 今义: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 《论语》十则(二)、重点字词解释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 )( )( )4、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其恕乎( )( ) 答案:1、时常地复习2、生气、发怒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4、老师传授的知识5、真诚,诚实6、旧的;可以把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8、这9、优点10、刚强,勇毅11、凋谢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

3. 七年级至八上古文的一词多义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4.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关于一词多义的题目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

5. 苏教版七下文言文通假字、一字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一) 通假字: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要——邀 yā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具——俱 jù 详尽 具答之 《桃花源记》有——又 yò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 《核舟记》诎——屈 qū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衡——横 héng 横着的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甫——父 fǔ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简——拣 jiǎ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与——举 jǔ 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矜——鳏 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曾——层 céng 重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阙——缺 quē 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 词类活用:类型 例句 出处 解释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 《桃花源记》 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 《陋室铭》 有名气名词作动词 有龙则灵 《陋室铭》 有灵性使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使……杂乱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使……劳累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爱莲说》 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 箬蓬覆之 《核舟记》 用箬蓬名词作状语 石青糁之 《核舟记》 用石青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 居右者椎髻仰面 《核舟记》 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 其色墨 《核舟记》 黑的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 造化钟神秀 《望岳》 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 一览众山小 《望岳》 认为……小使动用法 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三峡》 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 空谷传响 《三峡》 回声形容词作动词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坠落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散步名词作状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观潮》 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观潮》 穷尽名词作动词 皆披发文身 《观潮》 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变白名词作动词 客此 《湖心亭看雪》 客居名词作状语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 一词多义:之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为 a.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替 b.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c. 无丝竹之乱耳: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不译 d. 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 e. 中轩敞者为窗:是 d.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f.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属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焉 a. 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 b.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c. 属引凄异:连接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怎么舍 a. 便舍船:离开 志 a.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b. 屋舍俨然:房屋 b.寻向所志:名词,标记寻 a. 寻向所志:寻找 奇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b. 寻病终:不久 b. 八分有奇:指零数可 a. 高可二黍许:大约 云 a.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b.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b.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不译.行 a. 复前行:走 闭 a. 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b. 大道之行也:施行 b.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曾 a. 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 虽 a. 老妪力虽衰:虽然 b. 荡胸生曾云:重叠 b. 虽乘奔御风:即使自 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绝 a. 沿溯阻绝:断,中断 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 绝崦多生怪柏:极 c. 自康乐以来:自从 c. 哀转久绝:消失与 a.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观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b. 天下之伟观:景观 c. 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和 能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b. 以此夸能:能力,本领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e.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词,和 仅 a.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势 a. 势极雄豪:来势,气势 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更 a.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 a. 上下一白:副词,全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b.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白 a. 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的 者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人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的标志(四) 古今异义类型 例句 古义 今义 出处词义转移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指食物的味道好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好象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悉如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问所从来 从……来 从过去到现在 《桃花源记》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桃花源记》词义转移 不足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