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一代主不疑的郭子仪,是怎样做到自保的呢?

如题所述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史家对中唐名将、四朝功臣郭子仪的评价。我们都知道,自古功高震主之人难免会惹来杀身之祸,最著名的要属韩信之死,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就因为功高震主,被刘邦冠以谋反罪名而处决。北周地位崇高的独孤信,被称为“北朝第一名将”,最终也难逃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历史结局。明朝朱元璋因为惧怕功臣名将的威胁,所以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历史上上演的一幕幕,似乎将我们带入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终的荒唐逻辑中,但是唐朝就有这样一位跨四朝的功臣,功高但主不疑,权大而不招忌,他就是郭子仪,那郭子仪身处如此特殊的位置,又是如何得以保全自身的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四朝元老的自保之道。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任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赠太保,死后被追封为祁国公。郭子仪自幼习武,熟读兵书,早年间以武举登第,补为左卫长史(皇帝禁军中的幕僚)。后来,他因履历战功多次被提升官职。唐玄宗天宝八年,郭子仪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5年后又改封为天德军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慌忙命郭子仪为卫尉卿,令他率兵平乱。年近60岁的郭子仪迅速披挂上阵,率军出单于府,收复云中、马邑等地,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后来,他又与李光弼率兵10万,在九门城、嘉山等地大战史思明,杀敌数万人,大获全胜。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即位后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平叛,并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依旧兼任朔方节度右兵马使。至德二年九月,唐肃宗向回纥借兵15万,命自己儿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收复长安和洛阳。临行前,肃宗对郭子仪说:“成败乃在此一举。”郭子仪慷慨激昂地回复肃宗:“此行不捷,臣必死之。”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先后收复潼关、陕州、长安、洛阳。唐军大捷的消息传到朝中,肃宗对郭子仪说:“大唐江山虽然是朕的,但却是由爱卿再造的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他做到了功成名就之后就激流勇退,将兵权交给了皇帝。
第2个回答  2021-03-16
郭子仪在平定战乱后主动交出了兵权,安心颐养天年,不再问世事了。
第3个回答  2021-03-14
在安史之乱后,鉴于郭子仪功劳太大,对皇权构成威胁,唐代宗采取了明升暗降的办法,削了郭子仪的兵权,郭子仪对此毫无怨言,并坦然接受。他平淡的表现打消了唐代宗对他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