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脑梗可以通过换季的时候输液来预防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2

由于“输液预防脑梗死”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目前对于这一现象的主流态度是否定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输液预防脑梗死没有科学依据 患者预防性输液主要是采用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需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目前“常规”输液预防方法尚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2)输液增加感染机会和输液反应 输液是直接静脉给药,这就增加了发生感染和输液反应等[4](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的机会。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质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栓塞。

  (3)输液不适宜作为二级预防措施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多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用药,输液只是一种暂时的给药方式,因而不适宜作为二级预防措施。

  输液真能预防脑梗死再发吗?输液的应用有哪些误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脑梗死再发?

 
 输液作为静脉给药方式,在病情变化迅速时为临床提供了快捷的用药途径,在急性脑血管病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确实存在应用的误区,主要是输液的指征选择不当。应当强调的是,虽然脑梗死具有冬春季高发的特点,也不应以季节作为选择用药方式的依据,是否以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还是应该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

  (1)有脑缺血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后循环缺血均是临床常见的脑梗死先兆,此时的脑缺血症状是急性脑梗死的警告信号,应视为急诊而进行紧急处理,此时应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尽快控制病情。两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微栓塞、脑血管痉挛和血流动力学(低灌注),可针对性地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奥扎格雷钠、缓解血管痉挛药物如马来酸桂哌齐特或尼莫地平和扩容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等治疗,也可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如血塞通、灯盏细辛等活血化瘀或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待症状改善而病情趋于平稳后,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口服药物治疗。

  (2)无脑缺血症状 脑梗死病史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没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也须积极进行二级预防,主要目的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防止硬化斑块破裂、使动脉内膜稳定和控制动脉硬化斑的发展。此阶段患者病情相对平稳,除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外,可采用口服药物以控制危险因素,主要是针对基础病的治疗,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等。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主要是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也可选用活血化瘀中药,如三七、银杏叶等,改善血管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3)重视季节因素 脑血管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与血管舒缩功能随季节变化有关,特别是秋冬、冬春换季时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往往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寒冷易使血管收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换季时应嘱有卒中史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要“即刻”到神经科就诊,明确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后循环缺血时,可采用输液方式进行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由于没有任何一种脑梗死治疗方法的效果优于预防,因此,预防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最有效的措施。

第2个回答  2022-03-20
在南方-
又到季节变换的时候了,又有人问这个问题:“我有心脑血管病,是不是该输液疏通一下血管了?”

我可以简单的告诉大家:无论换季还是不换季,定期输液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没多少帮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指的是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这些疾病都属于慢性病,需要坚持长期规律性治疗。每年定期一两次输液几乎没有任何好处。要想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请记住“两大法宝”和“七大要素”:

两大法宝——是指阿司匹林和他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术语叫做缺血性卒中,俗称脑中风)。
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和供应脑组织血液的各条动脉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长可以堵塞血管,造成心脏或脑组织缺血坏死。
有些斑块虽然没有完全堵塞血管,但由于斑块破裂或斑块表面糜烂,也可以形成血栓,使血流中断,导致心肌梗死和脑中风。
应用他汀的目的是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者防止斑块增长、破裂和糜烂,从而降低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因此,对于发生心梗和脑梗风险较高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他汀和小剂量阿司匹林。
对于心脏病人来讲,还有一大法宝,术语称作b-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这些药物也能有效降低发生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风险。每年定期输液根本起不到上述作用。

七大要素——
1.严格控制血压;
2.严格控制胆固醇;
3.合理控制血糖;
4.戒烟限酒;
5.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增加运动;
6.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劳累;
7.控制体重。控制体重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肥肉和细粮等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增加运动来实现,不要盲目购买使用减肥药物。
第3个回答  2022-03-20
在南方,输液,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预防脑梗和心梗的作用。而且反复的输液,会损伤正常的血管。对血管健康不利。

心梗、脑梗怎么预防?

心梗、脑梗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排除年龄、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与患者的基础疾病、长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而预防疾病的发生,需从日常的生活方式改善开始。

1、生活方式的改善: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永远不会错的。而且,改善生活方式越早越好,切不可等到疾病发生时才想起来。正确的生活方式应涉及饮食、运动、作息等诸多方面。

①饮食模式:科学膳食,均衡营养,正确的饮食应以低脂、低热、低糖、低盐、低胆固醇为主,在保证营养所需的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粗粮等;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烹饪以蒸煮炖为主,少食动物油,多食植物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等。

②适度运动:久坐不动会致肥胖,且会减慢机体代谢速度,尤其是中老年人本就代谢缓慢,更应加强锻炼,坚持每天运动30min,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但是,对于伴有三高疾病的人群、中老年人群等而言,需特别注意控制运动量,应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爬楼梯、骑自行车等,切忌高强度运动。

③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前提,年轻时就该改变不当的作息习惯,切忌长期高压、紧张工作,切忌熬夜等,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④情绪调节:良好的心态有助延缓衰老,保护血管健康,应注意调节自身情绪,改善愤怒、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而高血压会致血管内皮受损,损害血管健康,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是导致多余脂质堆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严重会致血管堵塞,斑块破裂而诱发脑梗、心梗;糖尿病、肥胖等会致糖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相关疾病患者应遵医嘱积极进行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同时,需注意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3、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三高患者等,应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管狭窄程度等,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潜在危威胁,就医诊治。
第4个回答  2022-03-23
脑梗,不需要换季输液。换季输液常常又称为保健输液,起不到保健和预防作用。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反倒对患者不利,同时也起不到预防脑梗的作用,所以对于换届输液不提倡。

但对急性脑梗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比如超早期的溶栓治疗,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者,尽早给予神经保护、改善脑代谢以及丁苯酞等综合治疗,必要时给予康复治疗。

如果患者恢复以后,应长期给二级预防治疗,以防止再梗塞的风险。主要包括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调脂稳定斑块和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