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和史料中关于李云龙不俘虏少将和大佐,是怎么解释的?

如题所述

《亮剑》这部电视剧之所以经典,除了演员们认真负责的演技、真实动人的角色设定以外,其紧凑的剧情也是大原因。整部电视剧总共也就26集,其内容却比现在呢那些动辄五六十集的神剧烂剧要丰富得多。



这里面有很多高潮,比如开头反向突围一炮干掉坂田联队指挥部,紧接着李云龙来到独立团,在李家坡用手榴弹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当然了,对于李云龙来说,其最开心的一仗,莫过于带着楚云飞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那一次。

剧中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是战地观慕团的团长,率领六名联队长大佐级军官,其余180名也都是中队长以上的佐尉级军官,专门来晋西北战场参观所谓“铁滚扫荡”新战法,却全都被李云龙率部所击毙。

由于观慕团成员除了少将以外,都是佐尉级军官,是些久经沙场的老手,纷纷和八路军展开殊死的抵抗,剧中的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手持指挥刀,主动提出要和提大刀的李云龙单挑。



警卫员魏和尚怕团长吃亏,就操起红樱枪和服部直臣干了起来,最终凭借高超的枪法,刺杀了少将旅团长,其它垂死挣扎的日军军官也全都被击毙。

这一战,李云龙不仅在相爱相杀的楚云飞面前好好秀了一把大刀片子,还给旅长送了一把将官指挥刀,好好的拍了一个马屁。

当然,抗日历史战争剧,总避免不了“神剧”质疑,即使是《亮剑》这样的经典,也会有人站出来挑刺,并且还真挑中了。比如李家坡一战,脑洞大开的土工作业和三千六百颗手榴弹解决战斗这一点,其实是不符合军事常识的,这明显是弱化了日军的防御工事和战斗智商,所以后来的新版《亮剑》,做了一些改动。

而日军战地观摩团这一次,同样也是遭到了质疑,此战最后李云龙包围了日军,他们来头不小,有一名少将,六名大佐,若将其俘虏可是大功一件。而李云龙却放弃了,还拿着大刀片子上去跟人家单挑,完全忽视了可能的危险,这不是一个团级指挥官该干的事儿。



对于这个问题,我就要给咱老李说道说道了。

首先这个结果事符合历史的,战斗原型是韩略村伏击战。

王近山是我军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他不仅善打硬仗、恶仗,也非常善于把握战机,果断歼敌,同时也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1943年10月24日,王近山奉命率第386旅第16团前往延安,途中巧遇日军“战地观察团”,他临机决断,在日军必经之地韩略村设伏,痛击日军。此战,我军以伤亡16人的代价,取得歼灭120余名日本军官的战果,并烧毁敌人汽车13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当时观战团成员包括“支那派遣步兵学校”两个中队,包括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和六个联队长。当然了,《亮剑》剧情和历史有一点出入,那就是服部直臣并没有在本次战斗阵亡,并且活到了战后。所以不存在和尚用长矛刺死日军少将的桥段。

这是基于历史的一个合理的改变,不影响大局,毕竟只是一个少将旅团长,他不是东条英机,更不是日本天皇。完全可以接受嘛,《亮剑》是小说改编的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这种剧情完全可以接受啊。



再说说抓俘虏这事儿,纵观整个二战,最好抓的俘虏是意大利人,最难抓的便是日本人。日本士兵已经被军国思想彻底洗脑,对他们来说,战死是一种光荣,而被俘是一种耻辱,那是要切腹自尽的。甚至于在日本国内,因为军国思想的泛滥,民众对于军人有盲目的崇拜,一名士兵被俘会让他的家人蒙羞,在日本会成为耻笑的对象。

日本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在投降前曾经说过:投降两个字在日本军人的词典里是没有的,军队的教育是,武器失去了就用手去战斗,手不行了就用脚,手脚都不能用了就用牙咬,实在不行了就自己咬舌头自杀。

其实不仅仅是在日本,其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亚文化圈里,或者说汉文化圈里,被俘从来都是一种耻辱,正所谓军人应该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荣,即使回来了也会被人看不起。只不过,日本相对于更加的疯狂,在此基础上有着更为狂热的忠诚。

像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对于俘虏明显是截然不同的一种看法。只要你不是主动投降,而是在弹尽粮绝,反抗没有希望的时候,那么也算是位战争做出了你应有的努力,同样值得尊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战时期美国驻菲律宾总司令乔纳森·温莱特中将,在弹尽粮绝之后为了士兵的生命,于1942年5月5日向罗斯福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投降日军。之后长期被关押在中国东北的日军战俘营中,1945年9月2日,温莱特中将在密苏里号战舰上见证了日本的投降,战后被奉为美国的英雄。



日本对此是非常鄙视的,他们瞧不起俘虏,所以随意的虐待。自然,他们自己更不会愿意当俘虏。

在二战前期,想要活捉一名日军俘虏,真的太难了。

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八路军一位副营长扛着一名伤兵准备去急救,结果被咬掉半边耳朵。一名战士发现一辆汽车下面有名日本兵奄奄一息,身上鲜血直流,准备去给他包扎,不料被日本兵捅了一刀,丢了性命。这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愣是没抓住一个俘虏。

八路军抓的第一个俘虏,是在广阳伏击战中,由386旅参谋长陈士榘亲手抓获。这场战斗歼灭日军500多人,陈士榘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抓获一名日军俘虏,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亲自带领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去搜寻活着的日本兵,结果牺牲了好几名士兵才抓获一名俘虏。



李云龙是个不做亏本买卖的主,所以他不会为了抓个俘虏而让士兵去冒险。

至于最后一对一单挑这个桥段,确实有点不符合逻辑了,这不是一个指挥官应该做的。当然了,如果结合李云龙这个人物设定来看,你会觉得这才是咱老李嘛。

早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就曾经说过:如果论剑道和刀术,中国人是日本人的祖宗。这一点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定论。李云龙对自己和自己不小的硬功夫还是非常自信的,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搓搓日本人的锐气。

因此李云龙就说,不能让日本人小瞧了我们,老子丢不起这个人,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一对一单挑就是最公平的,于是和尚和张大彪就按耐不住先冲了上去,最后李云龙亲自出马,结束了这一场战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