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如题所述

1、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1-2次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汇报课,先由执教者说课,备课小组进行磨课,找足优点,找准缺点,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年轻教师树立自信心,在改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通过学期终端的成绩显示来总结工作。此外,学校对年轻教师还进行专项培训讲座,如“如何写教案”、“课堂板书的指导”、“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出试卷”等讲座。
2、安排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鼓励他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掌握学情,迅速成长。由于年轻教师与学生年龄差异小,思想易共鸣,更容易把民主思想贯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创造出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对于工作能力不足的年轻教师,应该谨慎调整工作,与下一轮年轻教师一起培养,防止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心理障碍。争取三年周期能够胜任工作。
3、采取多种听评课方式,同级听课、全校观摩课、开放课等多种听课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主体性的听评课活动,以 “一课多研”“同课异构”形式,形成热火朝天的教研氛围,这样的活动,对所有的听课老师来说,是一次收获,对授课者来说,更是一种提高。在听评课的过程中,评课者与被评者之间是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共受启发。只有当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时,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评课只是手段,而通过听评课,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把握专业内容的本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帮助教师形成专业特长,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
三、教研活动民主化,激发灵感共提高。
1、学校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让年轻教师直接借鉴教学经验,体会工作心得,是年轻教师获得教学感悟的最优途径。
2、学校要求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不能只做旁听者和学习者,更要勇做参与者和主导者,和大家一起在观点上碰撞,从中深化思辨、激发灵感。年轻教师通过这种长时间地磨砺,必然会有大进步。新老教师在教研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学校教研室提供了教师学习活动室,提供教育教学图书,电子备课设备。不拘泥于教材、受限于教参,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学资源和信息,备课小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因地制宜地创新制作各种教学课件,直接把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名师”“青蓝”结对子,精心指导促成长。
1、为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学校实行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结对子”活动,尤其是对近两年刚分配的新老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扶,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素养。
2、以市、区启动的“名师工作室”为契机,启动了学校的“名师工程”,继续推动“青蓝工程”。成立了首批4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有13对教师师徒结对,学校有市、区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区级首席名师。大家互相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组织市、区、校级公开课,研讨课、大赛课,教科研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显著。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从改善、提高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初衷,到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了老师们的成长,全面快速提高了新教师综合素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活力。
4、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加快年轻教师的发展,学校外送年轻教师“走出去”学习、听课,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还“请进来”,聘请名师、教研员到校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5、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大力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探究高效课堂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五、教师涉足书海,博览群书。
学校教研活动增加了集体读书的环节,鼓励教师多读书,把读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教师图书借阅量数目增加明显。学校每学期为每位教师报销图书一册,督促每位教师多读书。教师只有做到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到走向合格——成熟——教育专家,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涉足书的海洋,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翁张,”,才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得心应手,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读书,不仅是教师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六、培养年轻教师健康的人格和责任。
1、以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师人格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引导教师努力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成为为人师表的“人师”。所谓“人师”就是教育行为,教怎样做人,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走进社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难题,又是必须完成的课题,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年轻教师形成师德,向“人师”的目标努力。
2、强化群体意识,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当一个人置身于群体中,都希望群体喜欢她,接受她而不希望群体讨厌她、排斥她,因而学校指导年轻教师的言行必须符合整个群体风气,努力地为集体争取荣誉,创造业绩。在管理中,注意为年轻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群体。良好的群体风气能给青年教师成长带来巨大的推动,使她们经常处于一种强烈的推动和感染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教育和同化。
3、培养年轻教师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年轻教师自尊心很强,看问题又容易片面,出发点好而效果不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能站在他们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心理,就能理解他们。多交谈,多鼓励。注重年轻教师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年轻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越大,对困难挫折的抵御就越强,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所以,必须重视对年轻教师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4、加强对年轻教师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就是一种负责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完成任务、干好工作就有了保证,升学压力,考试制度,这都是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特别是年长的教师能自觉的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工作,并不断地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有些年轻教师能力并不差,所带班级的质量却不高,出不了成绩,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有无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工作就有动力,就自觉,对事对人都抱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责任心是可以培养的,用优秀教师成功的事迹打动年轻教师,帮助他们认识到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有责任感,责任心是事业取得进步的根本保证,有责任心的人就不怕付出,就会对事业作出贡献,当然,付出与得到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应有一种人人都能尽心尽职,自觉工作的风气,树立学校有责任心强,工作有成绩的典范教师,使年轻教师学有榜样,做有方向。引导年轻教师,使自己成为一个能以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好老师。
总之,建立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助于教师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群体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整体氛围,有助于教师群体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更有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2

骨干教师如何突破瓶颈

塔客学院塔主崔冕说:很多英文老师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很新奇,但一两年之后就产生了“掏空感”。常有人问道:”整天输出,没有输入,我们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学生,那我们又从哪里获得新知识呢?“

凡事要先搞清楚定义。

“挖空感”并不是学生把你挖空了。你把东西给了学生,不代表你就没了。

举个例子:如果我摊了个煎饼果子,我给了你,我就没吃的了。这是实体物质的特点。但如果我用视频向你演示了摊煎饼果子的制作过程,我做了,你也会做了,而我依然拥有制作煎饼果子的知识。

其实没人挖空你,问题在你自己。

老师所谓的“挖空感”其实是一种停滞不前的恐惧。

这个问题是定时炸弹。我曾经说过培训行业教师神奇的“两年的诅咒”,很多人撑不过两年,都因每日 day in day out 的生活折损沉沦:车轱辘话一样地跟学生讲课,然后还有很多行政琐事。最后,最重要的是,还完全没有新东西进来,人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停止生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向死而生,也可以过地波澜壮阔,豪气万丈,有些人“虽然活着,但却已经死了。”

好,我们理清了定义:“挖空感”是停止生长的一种表现。小则对每个老师的幸福感有提升,且会带来物质奖励;大则对一个机构保留更多优质的老师,发挥大家专长也有借鉴。

理清了定义,就可以开始动手击败它!

怎么破?持续生长咯!

第一、在方向上,有内外两个选择。

向内生长,是指深挖目之所及的一切。就好像 Iyengar 一派的瑜伽老师在最后总要说:Bow to your inner self  (请向你的内心鞠个躬)。职业的向内生长也一样。

内向的做法:仔细地观察每天自己做的事情,哪些还可以求甚解,那就继续求下去。

例如,有学生上课不听你的话,作业不写,上课睡觉…… 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都遇到,而且今后也可能遇到。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消极?我不知道你想过没有,我想到过以下问题:

是什么影响了学习动机呢?

是课业的难度么?是课堂上的参与度低么?是学生的家庭问题让他分心了么?是他的自信心曾经被打击了么?是他在小小的青春期为了寻求身份建立,故意要反叛么?其他老师怎么处理呢?哪些处理方法有用呢?惩罚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呢?如何改正学生还能让他不记恨我呢?

这种深挖,就是向内生长。

最后的成果:你的每天都是一次新的社会实验,每个学生都是你的新样本,每本书籍都激励你和实践结合,每一次学生的输出都会变成你的数据。你看待人际关系的方式也会出现变化,你甚至会更加善于跟别人沟通。

我见过没做到这一点的老师,最后变成一位愤怒的、有控制欲的、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的江郎或江女郎。

另外一个方向,是向外。

向外的做法:把工作变成原点,把一切可能都变成了触角。这些人的触角总去试图碰触跟英语有关,但不仅仅限于英语的知识。

例如,教交通工具的时候,这些老师提到了火车、汽车、自行车之后,会自己去看看无人驾驶的车是怎么回事,他们还会接着看Elon Musk 的电动车怎么样,然后就接着找到一本 Elon Musk 的自传看看,然后又去看了一个人类移居火星的纪录片…… 看见这些人的思维路径了么?

这只是一个人的层面。这些人还有可能会从几个回访电话里发现一些 customer service 的程式,然后去找找 CRM的网站看看,然后做个 excel 表格,注意积累自己的客户,不管是续班还是自己的小工作室,都有了自己的小档案。

这些人还有可能常常找外教们聊天,了解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然后深夜回家自己上网看学校,找奖学金,搏命三郎准备个语言考试,两年之后出国念了个教育学硕士,要么继续在国外生活,要么回国也有了学术和语言资本。

把课堂的内容、工作的种类、接触到的人都变成你成长的触角,任何一只触角只要够长,够坚实,就会变成一条不断为你输入养料的通道。这就是外向的成长。

内外兼修的示意图: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塔主爪子画的一张内外生长示意图

有了方向之后,就要考虑内容了。

击败”挖空感“的杀手锏,不外乎三个:

读书、旅行、见人

读书成本最低,买一本、打开看、就好了。你真以为就这么好了么?

读书的能力还要拆分成两个:选择和速度。

选择书籍不外乎两个指向:我马上要用的,和无用而快乐的。当然,这两个也完全可以重合。

例如,你要参加TKT考试了,你就得看一本TKT的书,考完之后,过了,你就很开心。(这本书写得很精辟,给小白看很适合,塔客学院的课程里也有对它的句读和精讲。)也可以例如,你就是喜欢东野圭吾,你就买一个全套,放在枕边读,读完之后就失眠了,也很开心。

在读图泛滥的年代,把文字符号转换成信息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个能力就是阅读能力。为什么?这群人虽然看不到图,却可以运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显卡来处理信息 —— our imagination.

看似一本书很厚,好像不如看电影来的快。但读一本书之后获得的信息,比看两个小时电影之后得到的信息要丰富得多,你换算一下比率,依然是书籍的效率高。(当然,这都得是好书和好电影,烂书烂片到处都有,还有些烂书改编成烂电影,这你就自求多福了。)

来喊喊口号,来,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1、2、3、go!

阅读能力

选择好书,加上阅读速度,会让你在自我提升以及比较优势上一路领先。为了帮助老师们选择好书,我在塔客学院里也把我看的一些书的精华做成了视频课,带你一小时读完一本好书。

但读书也有缺点,毕竟那是别人的生活,你只能隔空打牛,接触着二手的、A4面积大的人生。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读书旅行见人各有优缺点,一起做才能互补。

所以得走出去,旅行。

旅行,不一定非要环全世界、梦回西藏。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算周末去一趟门头沟的农家院、坐个小火车爬一爬慕田峪长城…… 都可以是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亲眼看。书上这样说,他们真的那样吗?电视剧里这样表演的,他们真的这样吗?电影里的场景好绚丽,真景色是这样吗?你有了对比,有了真实的感受,灼热的空气烧着你的双臂、凉爽的风吹动你的衣裙,鲜红的辣椒让你打了喷嚏,香浓的奶茶咕噜噜地喝到肚子里…… 这些感受,书给不了你,网络视频也给不了你,电影给不了你,你只能自己站起身,自己索取。

The World says: I'm here.  Help yourself.

旅行也许是三项当中最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但也是记忆最深刻,影响极深远的一种。举一个赤裸裸的例子,我们常常有些厌烦这样的人,一张口就是:当年我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 其实他只是在Vegas转机一次而已。

但为什么会这样?也许那短短的三个小时,他浸泡在摆满了老虎机的机场里,可能还试试手气赌了一小把,赚了50美元。那是经历,他亲自摸过那些转盘、手柄;他亲耳听见过隔壁玩家输钱之后的叹息;他亲眼看见了各式各样的外国人;他也可能闻到了世界风味的体臭…… 这全方位的浸泡,让他无法忘怀,于是多年之后,还会说“我当年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 犹如他就是沙漠里的赌王。

所以,我强烈建议英文老师要到英语国家走一走,就算是一星期的旅游也可以先走起来。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请当地的朋友带你玩,去见识游客世界之外的本地人的生活。讲真,英文老师还没去过英文国家,真的应该自己先捉急一下。

但是旅行也并不完美,第一成本貌似高,很多人就是压根挤不出时间,也没钱;第二,很多人就算去了一个美西十日游,也整天都跟团,去的都是挤满中国游客的经典,就连朋友圈照片背后的人都是中国人,看不出到底是环球影城还是深圳世界之窗。

所以,我说还要有最后一条:见人。

如果你自己亲自到不了,就和来自这里的人聊聊。一个人口述的经历可以跨时间空间,也可以涉及眼耳鼻舌身。他在你面前,眉飞色舞或者正襟危坐,都是信息,都是新知识。见人,能让你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流动的智慧,会让你觉得有力量,更加充实。

见人的做法:多参加圈子以外的活动,例如书友会啦,联谊会啦,登山小组啦,摄影社团啦…… 在工作生活当中,碰见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对他们的生活友好地表示好奇。

当然,你也可以在旅行当中见人,这就是为什么各种“五日游”“十日游”欠缺的地方,你来不及见到一个可以深入了解的本地人,就要浮光掠影地离开,最后留下几个朋友圈的微信定位分享,就此结束。

见人并非是单项的索取,你毕竟在交朋友,并非是读一本纸质书。例如一句越南俗语:人情像银行,先存才能取。你一味缠着外教练口语,结果人家要倒节课的时候,你嫌他那节课太早,懒得起床,拒绝帮忙—— 这就不对。我们要见人,不要贱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说过了方向和内容,你就可以做一个矩阵了。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塔主是sample矩阵,也是下半年的计划。

按照你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所及,来填写这个矩阵,它就是填充你“挖空感”的第一步。

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步要走,例如做计划、每日执行、调整计划等等。

—— 嗯,躺在被窝里的看的人莫好奇,有“挖空感”的培训学校老师,今天都是上班的。

如果你今天不上班,还不赶快起床,The World is Waiting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