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必修三的《离骚》,《五人墓碑记》正文有哪些?

因为书还没有发。。。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嗷嗷(7),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为之声义(10),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11),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2),抶而仆之(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5),则噪而相逐(16),中丞匿于溷藩以免(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9)。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0),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长姚公也(47)。
  编辑本段注释
  (1)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七年(1627),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2)蓼(liǎo了)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3)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当权的人。
  (4)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除,清除,整理。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5)旌(jīng经):表彰。
  (6)去:距离。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7)噭(jiǎo狡)噭: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8)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1627)农历三月十五日。
  (9)吾社:指复社。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10)声义:伸张正义。
  (11)缇骑(tíjì提寄):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12)堪:忍受。
  (13)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抶,击。仆,使仆倒。
  (14)“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按,即毛一鹭。大中丞,官职名。抚吴,做吴地的巡抚。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
  (15)其:指毛一鹭。呵:呵叱。
  (16)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17)匿于溷(hùn混)藩:藏在厕所。溷藩,厕所。
  (18)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审查。
  (19)傫(lěi垒)然:重叠相连的样子。
  (20)詈(lì立):骂。
  (21)脰(dòu豆):颈项,头颅。函:匣子。意为把头颅装在木匣里。
  (22)大阉:指魏忠贤。
  (23)缙绅:古代称士大夫为缙绅。
  (24)编伍:民间。明代户口编制以五户为一“伍”。
  (25)曷:同“何”。
  (26)矫诏:伪托皇帝的命令。
  (27)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相互牵引钩连为同党。
  (28)株治:株连治罪。
  (29)逡(qūn群阴平)巡:有所顾忌而徘徊。
  (30)“非常”二句: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猝(cù促)发,突然发动。
  (31)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投缳(huán环)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将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投缳,上吊。
  (32)抵罪:犯罪受惩罚。
  (33)“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
  (34)辱人贱行:人格受辱,行为卑贱。
  (35)暴(pù铺):显露。
  (36)赠谥(shì视)美显:指崇祯追赠周顺昌“忠介”的谥号。美显,美好荣耀。
  (37)加其土封:扩大坟墓,这里指重修坟墓。
  (38)百世之遇:百代的幸遇。
  (39)户牖(yǒu有):指家里。户,门。牖,窗子。
  (40)隶使之: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
  (41)屈:使之折腰钦佩。
  (42)扼腕墓道:在墓前表示悲愤。扼腕,感情激动时用力握持自己的手腕。
  (43)明死生之大:说明生和死的关系之重大。
  (44)匹夫:老百姓。社稷:国家。
  (45)冏(jǒng炯)卿:太仆卿,官职名。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
  (46)太史:指翰林院修撰。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
  (47)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_∩)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8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有邮箱么,我给你发邮箱好了,要满意回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