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学和自然选择学有什么不一样?

如题所述

一、个体选择论的困境与群体选择论的提出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达尔文认为,几乎所有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生物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生物必然会因为争夺生存资源而发生生存竞争。同时,生物界还普遍存在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即来自同一双亲的后代的不同生物一般都存在个体差异。这样,在生存竞争中,那些处于竞争优势的生物得以保存,而处于劣势的生物则被淘汰。久而久之,生物就会获得进化。很显然,在达尔文这里,自然选择的对象或单位就是生物“个体”。通过生存竞争,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即适应的个体获得生存,不适应的个体则被淘汰。这一过程被斯宾塞通俗地概括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如果个体是自然选择的目标或对象,那么我们自然会认为,那些具有利他主义倾向的生物个体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利他行为对其他生物个体有利,这样必然增加了其他生物个体的适应度,同时这也意味着降低利他主义个体自己的适应度。因此,从个体选择论很容易推出利他主义不可能进化的结论。
然而,利他主义行为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比如:吸血蝙蝠会把自己吸到的血液捐献给没能吸到血液的蝙蝠,以使它们不会挨饿;一些鸟类群体中,哺育幼鸟的鸟经常会得到其他鸟的帮助,保护鸟巢不受捕食者的入侵,帮助喂养幼鸟;长尾黑颚猴在捕食者到来时会发出报警叫声以提醒群体中的其他同伴,尽管这样做会把捕食者吸引到自己身边,增加了自己被捕食的危险;在社会性昆虫(蚂蚁、黄蜂、蜜蜂、白蚁等)群体中,不育的工蜂或工蚁把一生都贡献给蜂王或蚁王,建造和保护蜂窝或蚁窝,觅食和抚育幼虫,这种行为是最大程度的利他主义:他们自己没留下任何后代,因此,个体的适合度可以看作是零,但他们的行为极大地帮助了蜂王或蚁王繁殖后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