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译文:推究您背梁投魏的时候,没有其他原因。

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扩展资料

常用词组

寻常,释义①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

②比喻长或多。

③平常;普通。

④经常;平时。

寻根究底,究:仔细推求,追查。底:底细,根源或内情。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寻觅,释义:寻求;寻找,探索。

寻思,释义:琢磨,心里琢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3

1、用;使用。

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认为。

战国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而且在强大的秦国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不可。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东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西汉《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天下有变,王割让汉中一带和楚求和。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险远去,那么来的少。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北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样茂盛,泉小而像当初一样流着。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唐代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作《师说》来赠给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东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从王侯以下,没有不超过奢侈。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

《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然而,从约他心的,表达你的冤屈,我没有想到的。以说千万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罢了,难道有意义吗!

16、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座买鱼煮食,吃到鱼肚子中的字条,本来已经感到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

【以往】以后。

【以为】认为。使……成为。把……当作。作为;用作。

扩展资料

“以”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译:不因为善事小而不作为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译: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龄仅四十七岁。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译:不太急了吗?

11、及,连及:富以其邻。译:连及邻居都富裕起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1、(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寻
2、(动)寻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记》
3、(动)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苏轼诗》
4、(动)访问 例虽远亦相~《皇甫冉诗》
5、(动)重新加温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传》
6、(动)连续不断而来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宋书》
7、(动)攀援、依附 例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陆机词》
8、(动)使用 例青青不伐,将~斧柯《说苑》
9、(副)不久、随即 例媒人去数日,~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18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译文:推究您背梁投魏的时候,没有其他原因。
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第4个回答  2019-01-27
字义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