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湘江的水被鲜血染红,三年之内不能饮用,十年之内不能够吃江中的鱼类,用来形容湘江战役的惨烈。

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边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红军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撤离江西瑞金苏区,连续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于1934年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界。

红军先头部队到达湘江后顺利地控制了渡口,但因队伍携带的辎重过多,行动缓慢,大部队还未过江,就遭受了赶来的敌军的夹击。

“中央军”以及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人,在湘江之东布下“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面对生死存亡,红军战士义无反顾的浴血奋战七昼夜,最后以折损过半的惨痛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

经过几天浴血奋战,红军折损过半,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人,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战争评价:

湘江战役虽然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连同前3次突破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没有充分发挥红军的长处,部队在行动中仍要背负着"坛坛罐罐"行军,行动迟缓,战略战术指导上更是存在着严重错误。

湘江战役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

总之,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意思是湘江的水被鲜血染红,三年之内不能饮用,十年之内不能够吃江中的鱼类,用来形容湘江战役的惨烈。
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边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红军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撤离江西瑞金苏区,连续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于1934年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界。
红军先头部队到达湘江后顺利地控制了渡口,但因队伍携带的辎重过多,行动缓慢,大部队还未过江,就遭受了赶来的敌军的夹击。
中央军”以及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人,在湘江之东布下“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面对生死存亡,红军战士义无反顾的浴血奋战七昼夜,最后以折损过半的惨痛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
经过几天浴血奋战,红军折损过半,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人,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2-10-29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佚名
2021-06-26 14:16
关注
1934年,湘江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所以流传这句话,那是因为1934年10月,因为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开始万里长征,在突破湘江封锁线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千人,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在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醒来时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弹尽粮绝,英勇就义。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湘江百姓中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梦任重而道远,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长征精神,想想无数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的革命前辈,任何的困难都能克服。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