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的功过?

如题所述

嘉庆帝的功劳是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嘉庆帝的过是严守先君之制,重农抑末,压制各地工矿业,闭关自守,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虽然嘉庆皇帝能力比不上康熙、雍正、康熙,但是也还是一位守成之君,如果是在和平时期的清朝或者更久远一点的封建时期,嘉庆皇帝应该算的上是一个有为君主了,兢兢业业,也做出了很多挽救和改革措施。

扩展资料:

嘉庆的为政举措好的方面:

政治上,整顿吏治,除掉和珅,打击贪官,改革官风。

军事上,平定川楚教乱,镇压东南匪乱,镇压天理教起义

经济上,蠲免钱粮。

文化上,结束文字狱。

社会上,治理河工,整顿旗务,解决皇族堕落。

外交上,抑制鸦片,维护主权。

不好的方面:

经济上,重农政策。

社会上,限制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渔猎活动,弥补口粮不足;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外交上,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爱新觉罗·颙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终嘉庆一朝,除了杀和珅、斩郑源鹴、绞富纲之外,明显的政绩实在不多。嘉庆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个性循规蹈矩。他曾在《勤政爱民论》写道:“勤政本来是为了爱民。有实心而后才有实政,有实政才能给百姓以实惠。……内外大臣应该在勤政的同时,实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才是……”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败坏。白莲教起义,在嘉庆时期达到高潮。嘉庆皇帝虽然有心整治国家,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性情优柔寡断,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无力解决其皇父统治期间晚年社会的矛盾,从此清朝进入了嘉道中衰。嘉庆帝一生勤政,也雅好戏剧,洪亮吉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
乾隆帝即位时发誓在位不超过祖父康熙,于是他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公布了永琰的皇太子身份。第二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禅位称“太上皇”,永琰即位,改名“颙琰”,改元嘉庆。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后改名“继德堂”)。
随着太上皇乾隆逐渐衰迈,受乾隆宠信的和珅逐渐揽权,嘉庆帝投鼠忌器,只能不露声色,韬光养晦,和和珅巧妙周旋。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太上皇死后,嘉庆帝开始亲政。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国丧期间拘禁,诛杀了乾隆晚年宠幸的贪官、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福长安等人,但没有进一步扩大化,维护了王朝的稳定。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就在川、楚、陕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荼。
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力才在嘉庆十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由于清政府对民众的压榨加剧,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迫下海为盗,从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牵在东南海上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反清起义。清政府命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铸炮负责镇,压,后来李长庚阵亡,直到嘉庆十五年,起义才被镇,压。嘉庆十八年,趁嘉庆帝离京前往热河围猎,北京防务空虚,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当时正在宫内的皇次子绵宁用鸟枪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兵入宫,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消灭。获悉事变后,嘉庆帝下诏罪己,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并诱捕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随后,各地的天理教起,义陆续被镇压。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严重,人民普遍吃不饱饭。对此嘉庆帝能采取的只是限制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渔猎活动,弥补口粮不足;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其实当时东北大片土地没有开发,但满族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等原因,禁止汉人迁居东北,嘉庆帝也未改变这一政,策。
嘉庆时期皇族堕落严重,他们受国家包养,不思进取,犯法后还不受司法制裁。嘉庆帝一方面严惩皇族不法行为;一方面还亲自作了《宗室训》用于教育皇族。另外,这个时期八旗生计问题也愈发困难,由于八旗子弟由国家供养“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仕不农不工不商,时间一长便腐化堕落,一无所能。对此,嘉庆帝也只能延续祖先的做法,一方面用政府的钱替八旗子弟还债;一方面感化教育;嘉庆帝还试图采用“京旗移垦”的办法,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往东北,但由于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难推行。
虽然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
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
英国从雍正朝开始不断对中国输入鸦,片,嘉庆年间嘉庆帝多次重申和进一步严格鸦,片,禁,令,对抑制鸦,片泛滥有一定作用。
在对周边国家交往中,嘉庆时中国实力虽然有所衰落,但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嘉庆帝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嘉庆帝的做法一方面暂时抵制了英国的侵略企图,然而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
嘉庆帝和先帝一样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尽管镇压白莲教起义用了两个亿的军费,他还是为南河工程拨了4000余万两的治河款。他亲政后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灾区的钱粮;六十大寿还普免全国积欠钱粮,大约有两千一百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石米。嘉庆帝重农抑商,他多次申禁开矿。
嘉庆帝在位时期正是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几十年了,但嘉庆帝对此一无所知,继续严守先君之制,重农抑末,压制各地工矿业,闭关自守,清朝只能沿着衰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04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第3个回答  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