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图纸符号详解

如题所述

1、编号为8的框架梁,单跨,梁宽300,梁高600

2、φ10箍筋,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双肢箍

3、上部2根φ25的通长筋

4、中部2根φ12的构造筋

5、底部5根φ25的钢筋,分两排,上2下3

6、在该梁两端支座处,各增加4根φ25(和上部通长筋加起来共6根)的上部支座钢筋,分为两排,上4下2

扩展资料:

影响:

(1)自然环境下配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呈现早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特点,这与混凝土收缩徐变发展规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均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当配筋率较低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来对待;当配筋率较高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减小作用需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 

(3)通过对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分析中应考虑徐变的作用,忽略徐变的作用将对收缩应变产生较大的误差; 配筋率的大小对徐变的影响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变越小,相同配筋条件下,不同加载龄期下混凝土徐变相近。

梁配筋

(1)当连续梁跨高比≤9时,由于梁承受弯矩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缝宽度和烧度都较小;

(2)当跨高比≥10时,随着钢筋强度的提高,纵筋计算配筋率明显减小;

(3)当跨高比较大荷载较大时,配筋可能受裂缝宽度和挠度的限制,与釆用HRB400钢筋相比,不能体现HRB500钢筋的强度优势,宜选用钢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间时,与采用HRB400钢筋相比,采用HRB500钢筋节约钢筋较为明显,宜采用HRB500钢筋。 

综合上述,当梁跨高比较小且承受荷载不大时梁纵筋宜选用HRB400钢筋,避免采用HRB500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梁跨度或荷载较大时,采用高强钢筋可能受裂缝和烧度制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梁截面高度或跨高比和筋强度等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配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0

1、编号为8的框架梁,单跨,梁宽300,梁高600

2、φ10箍筋,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双肢箍

3、上部2根φ25的通长筋

4、中部2根φ12的构造筋

5、底部5根φ25的钢筋,分两排,上2下3

6、在该梁两端支座处,各增加4根φ25(和上部通长筋加起来共6根)的上部支座钢筋,分为两排,上4下2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1、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B为下部,T为上部 

2、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3、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4、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1、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2、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3、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4、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8

梁右支座配置6根直径为25mm的二级钢筋,分两排布置,下排4根,上排两根

8号框架梁,截面高600mm宽300mm,箍筋为直径10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双肢箍,梁上部纵筋为2根直径为25mm的二级钢筋,配置2根直径为12mm的腰筋(构造钢筋)

以上。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03
1、编号为8的框架梁,单跨,梁宽300,梁高600
2、φ10箍筋,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双肢箍
3、上部2根φ25的通长筋
4、中部2根φ12的构造筋
5、底部5根φ25的钢筋,分两排,上2下3
6、在该梁两端支座处,各增加4根φ25(和上部通长筋加起来共6根)的上部支座钢筋,分为两排,上4下2

截图范围能看到的也就这些了。追问

如果底部钢筋下面还标注N2φ14是什么意思呢

追答

G和N都是指的中部腰筋,不同的是,G指的构造钢筋,N指的受扭钢筋

抗扭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03
详细给你说说本跨梁所表达的意思:
框架梁编号为8,1跨,截面高600截面宽300
箍筋加密区为10mm钢筋间距100mm,非加密区为200mm,2肢箍
上部2根25mm,构造筋2根12mm
下部5根25mm
左支座6根25mm,右支座6根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