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篇感悟生活,评论时事的作文

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两篇感悟生活,评论时事的作文,我们都没写过,不知道怎么写,谁知道怎么写,据两篇例文也可以,求帮助!!!!急!!!!!!谢谢!!!!!!!
不要太多字数,450字就可以

今天,我在网上浏览新闻时,无意中看到“日记记录性幻想被母亲偷看,中学女生欲割腕自杀”这条新闻,深有感触。
事情是这样的:在济南一所中学的一名少女曾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性幻想。被母亲发现后,这位母亲不仅不认为偷看女儿日记是不对的,反而激烈批评自己的女儿,还威胁说要把日记交给老师。这个女孩感到没脸见人,便试图割腕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悲剧。
看完内容后,我非常气愤。我认为,这位母亲至少犯了三个错误:第一,她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未经女儿允许就偷看她的日记。其实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就根本不用用偷看孩子日记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感受。孩子学习的心理压力本来就大,这样只能使孩子和家长之间越来越没话说,沟通得越来越少。;第二,她非法向外人披露了女儿的隐私; 现在,有许多的家长都采用偷看孩子日记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作为家长,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应该和他好好谈,而不是趁孩子不在时偷窥他(她)的日记,如果家长不小心偷看了孩子的日记,那么,家长必须做到: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即便看到了最意想不到的事情,仍能控制情绪,冷静面对,而不是冲动地质问、责怪,甚至打骂;第三,她对女儿的行为妄下结论。其实,性幻想是人类最常见的性现象。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性幻想。只不过在出现频率、长短、内容、性质以及对待它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已。性幻想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研究表明,性幻想的翔实生动程度与以往性经历、想象力和所接受的媒体信息量成正比关系。而这位母亲却认为她的女儿思想不正常,说她下流。导致严重伤害了她的女儿,要不是及时发现,这个花儿一样的生命便结束了。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不要把孩子扼杀在自己的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7
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最佳养老模式。就老人而言,居住在家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照料孙辈、简单的农业生产等方式在家庭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认同感。政府应该促使家庭养老由传统的道德软约束转变成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家庭养老逐步由“伦理型”向“伦理型+法律型”转变: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对善待老人的家庭,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依法打击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同时对部分由于子女残疾、失业等原因而无力赡养老人的家庭,当地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就业、救济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最后,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改善农村家庭养老状况,将家庭养老由道德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追问

有木有长一点的,作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农村养老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目前农村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农村养老问题?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转变及制度保障不健全
  我国农村历来基本实行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我国正在发生的急剧社会和经济变革,家庭养老正受到来自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减少,家庭规模、结构和功能变化,流动人口增加以及价值观念变化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其功能日趋弱化。制度保障不健全或缺失。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的 边缘,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
  巩固并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
  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最佳养老模式。就老人而言,居住在家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照料孙辈、简单的农业生产等方式在家庭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认同感。政府应该促使家庭养老由传统的道德软约束转变成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家庭养老逐步由“伦理型”向“伦理型+法律型”转变: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对善待老人的家庭,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依法打击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同时对部分由于子女残疾、失业等原因而无力赡养老人的家庭,当地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就业、救济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最后,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改善农村家庭养老状况,将家庭养老由道德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
  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险
  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措施。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现实,应该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并在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在条件较好农村可以低标准起步,坚持个人缴费为主、国家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储备积累方法,坚持自愿参加与政策鼓励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等一系列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条件差的地区,政府要调整财政分配格局,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其次,完善社会化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以确保能应对因突发灾害造成的养老困难以及无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最后,政府应该对有老人尤其是有多个老人的家庭予以补贴。

迪拜大火“零伤亡”我们该学习什么
分类:评论2015-02-23 02:30:02来源:新京报 作者:韩涵(媒体人)

高楼大火“零伤亡”,迪拜是幸运的,但这样的幸运,并非偶然,而来自于平日那份严格、认真和努力,从中,我们是否应学到些什么呢?
  ■ 观察家
  阿联酋城市迪拜一栋高达336米的公寓楼21日凌晨突发火灾,蔓延至多个楼层,火情在持续大约3个小时后被扑灭,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只有7人因吸入浓烟被呛到,少数居民受到惊吓。
  许多人都通过视频目睹了这场熊熊大火,报道称,当时大火伴着大风,有两千人在燃烧的大楼内,燃烧的碎片甚至掉到距大楼100米的道路上。令人称奇的是,火灾竟是“零伤亡”。不仅如此,迪拜此前也曾遭遇高楼火灾,但很少造成人员伤亡。联想到国内一些大火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的伤亡,消防员屡屡牺牲,不免让人感慨万分。
  迪拜干旱少雨,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为何在消防安全上会有如此优秀的成绩单?
  据新华社报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防火硬件设备完善,迪拜在建筑设计上对防火要求高,不仅每个房间都配备烟雾感应和喷淋装置,楼梯的防火通道标准也较高,据说每扇防火门要求坚持至少2小时以上。楼宇物业也会定期检查报警器、消防栓等设备。这次迪拜高楼大火的扑灭,居然主要靠的是高楼内部消防系统——消防员没有从地面喷射水枪,而是快速进入大楼内部,通过内部的消防供水线,最终将火势控制在其中一层楼上,然后将大火扑灭。
  迪拜在建筑上的高标准,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国内火灾屡屡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正是硬件薄弱。在一些火灾中,建筑垮塌总是频繁发生,从2003年的衡阳大火,到刚过去不久的哈尔滨大火,总是如出一辙;许多火灾烧出消防基础设施的匮乏,如去年香格里拉大火就暴露出当地消防供水系统存在消火栓数量不足等问题,所有建筑都没有安装消防设施,缺乏自防自救能力。
  其二,迪拜在消防应急也未雨绸缪。当地不允许高层公寓使用煤气而只能用电热炉灶,强制要求每户家庭配备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很多公司、写字楼也经常定期组织消防演习。这次大火发生后,保安人员立即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居民迅速离开。在疏散中,住在顶层的住户步行向下行走50层,未发生拥挤和踩踏事件,秩序可谓有条不紊。
  反观国内,一次次火灾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出民众消防演练和消防教育匮乏的问题。2010年“11·15”上海大火中,大部分被困居民慌乱无措,没有被困居民利用防火栓自救。年前发生的北京百荣商城大火,商城内一商店员工韩某竟为追求刺激,在仓库内用打火机点燃纸箱,引发火情,消防意识之淡漠,令人震惊。
  高楼大火“零伤亡”,迪拜是幸运的,但这样的幸运,并非偶然,而来自于平日那份严格、认真和努力,从中,我们是否应学到些什么呢?

给残疾儿童平等的求学环境
分类:评论2015-02-23 02:30:02来源:新京报

三成残疾儿童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理当追究地方政府责任。各级政府应全面调查本地区残疾儿童入学的问题,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孩子创造接受义务教育的环境。
  ■ 社论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年度统计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肖丽对相关数据进行解读时表示,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还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儿童的比例。2013年全国6至14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仍仅为70%多,有近三成残疾儿童未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三成残疾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残疾儿童“入学难”。
  在国际上,普遍倡导用随班就读(在普通学校里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方式,代替建立专门特殊教育学校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尝试随班就读方式,但在一些地区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不少普通学校没有接受残疾儿童入学的条件,要改善这些学校,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可地方政府没有这笔经费的投入。在加拿大,一所普通学校,接受一名残疾孩子入学,政府所需投入是一名普通学生的2到3倍,除要在学校建残疾人设施之外,还要聘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
  另一方面,普通学校的家长,对于学校招收残疾儿童,并不支持和配合。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遭遇歧视。近年来,经常曝出的有家长联名要求学校让身心障碍儿童退学的消息,就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家长们的做法,显然不合理,不能以多数人的表决,剥夺他人的基本权利,这也对学生平等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学校面对家长的反对,颇为无奈,在接受残疾儿童入学时,就很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特殊学校,又进不了普通学校,孩子就可能辍学在家。
  随班就读的理念需要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一以贯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不理想,大中学校的教育,就差得更远,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没有招收残疾学生入学的条件,并在招生时设置身体健康条件限制,这也反过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随班就读。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比如在高考时推出盲文考题,但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还有待通过增加投入、转变理念来解决。
  因此,有三成残疾儿童无法接受义务教育,这理当追究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应该全面调查本地区残疾儿童入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孩子创造接受义务教育的环境。另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随班就读,也需要政府部门站在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角度,加以推进,这是让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未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关键所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