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皇后,吕雉掌权后,为何杀了戚夫人而放了薄姬呢?

如题所述

导语:刘邦去世后,吕雉的儿子刘盈称帝。吕雉独揽大权,便开始对刘邦后宫的妃子们大开杀戒。尤其是对付戚夫人的手段极其残忍。后宫的妃子几乎都难逃她的魔掌,但吕雉唯独对薄姬却放过一马,不仅没有杀害她还允许他出宫跟儿子去了代国。

吕雉之所以杀戚夫人而放过薄姬主要原因是:第一,戚夫人恃宠而骄而薄姬内敛低调;第二,“始作俑者”刘邦的原因;第三,吕雉顾及国本,并非肆意屠杀,薄姬对她不足为患。

一、戚夫人恃宠而骄而薄姬内敛低调

刘邦是在战败逃跑时遇到戚夫人的,戚夫人也算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楚汉之争时,项羽率轻骑突袭彭城,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汉军战败后楚军追至灵璧东睢水上,刘邦只身向北而逃。项羽一路追击刘邦,刘邦当时孤身一人 走投无路之际躲到了一口枯井中,被戚夫人父女二人相救。让刘邦在家中住了三天。刘邦见戚夫人非常貌美,又被二人的救命之恩所感动于是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许诺得了天下就来迎娶戚妇人。戚妇人便以身相许刘邦,次年便为刘邦生下一子。

三年后,刘邦在定陶称王,戚氏父女赶去相认。刘邦这个儿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因为戚夫人能歌善舞,刘邦非常宠爱她,每次出去打仗都带着她。反而对自己的糟糠之妻吕雉不闻不问,这让戚夫人恃宠而骄。一度想代替吕雉的身份,甚至想让刘邦废了吕雉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

(一)戚夫人触碰了吕雉的逆鳞

刘邦晚年觉得刘盈太仁弱不像自己,而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更像自己。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中记载: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夫人因为经常跟随刘邦出征,知道此事后日夜在刘邦面前哭泣,希望能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而吕雉因为年纪大了,一直是留在宫中帮刘邦守大后方。很少见到皇上,再加上年老色衰跟刘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戚夫人的一再要求下刘邦从军队回来后便后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在张良、太傅叔孙通的极力劝解下才勉强答应。

戚夫人的这一做法彻底触碰了吕雉的逆鳞。吕雉是刘邦的槽糠之妻,在刘邦还是个小小沛县亭长的时候吕雉就嫁给了他,吕雉是大家闺秀,她嫁给刘邦是下嫁。在刘邦打天下的期间,她跟随刘邦南征北战、颠沛流离,坐过牢还被项羽囚禁过,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走到这一步。而戚夫人只靠色相便把刘邦抢走了,这对一个女人来讲已经是很痛心的一件事了。不过吕雉毕竟是正妻 是当朝皇后,她的地位还是在的。但现在戚夫人连吕雉的地位和刘盈的太子之位都想一并抢走。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吕雉。

(二)薄姬低调得人心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妻子,魏豹最开始是跟随刘邦一起攻打项羽的,但后来因听取许负的话后,便背叛汉高祖刘邦,开始持中立的态度,刘邦派人攻打魏国并将魏豹俘虏了,魏豹死后刘邦见薄姬有几分姿色便将她留在了宫中。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後宫

但自古帝王多情有无情,很快刘邦就把薄姬忘了,因此薄姬入宫一年都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薄姬也一直安分守己从未争过宠。唯一的一次临幸竟然是因为被“好姐妹”嘲笑,刘邦可怜她才宠幸了一晚,结果薄姬比较幸运仅一次竟然就怀孕了。

薄姬年少时曾与管夫人、赵子儿关系比较好,三人约定“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忘了彼此”,后来管夫人、赵子儿都相继受到刘邦的宠幸,她们却将薄姬抛之脑后,不仅如此还在刘邦面前嘲笑她。刘邦听了之后怜悯薄姬才与当晚召来并与她同房。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

而此次以后薄姬也是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薄姬的遭遇让吕雉觉得她跟自己很像,而薄姬的低调内敛让吕雉觉得很舒服,起码薄姬没有争宠算是给了做为皇后的吕雉最大的尊重。

二、“始作俑者”刘邦

吕雉之所以变的阴狠毒辣,刘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恨之入骨,那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因跟男人有关,自古以来后宫之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刘邦没有给到吕雉作为一个正妻应有的待遇,才造成吕雉的嫉妒、不安甚至扭曲。

吕雉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妻子。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并不富裕,经常为了公务和朋友周旋,三天两头不着家。吕雉便在家里带着女儿从事农桑针织,整点钱孝敬父母照顾一家人,自食其力、任劳任怨。刘邦有一次因为押解犯人时因醉酒看管不力,结果犯人跑了。刘邦担心上面降罪就跑了,躲在一块沼泽地里不敢回家。吕雉除了独自撑起整个家之外还要偷偷给刘邦送衣食用品。

吕雉性情大变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刘邦造反时,吕雉曾被连累入狱,在狱中备受煎熬。在萧何的百般周旋下才被解救出来。如果说这里吕雉或许对刘邦还可以理解,但当刘邦当了汉王再次杀回去时,并没有去迎接他的这位糟糠之妻,反而是第一时间收敛财务和美女,这吕雉已经心寒了。

第二,彻底改变吕雉的是在楚汉之争的一场大战中项羽大败刘邦,并将吕雉和太公等刘邦的一些家属虏走了。在对战前项羽将吕雉和太公驾到阵前为人质,以“烹杀”的方式威胁刘邦,逼他投降。然而刘邦不屑一顾,还调侃项羽要“分一杯羹”。吕雉被项羽所俘三年,想必受尽了折磨和屈辱。然而当刘邦楚汉议和吕雉被放回时,刘邦身边已经有了戚夫人,此时吕雉因为年长只能留守宫中,而戚夫人却常伴刘邦左右。此时吕雉能不恨吗?

《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吕雉的改变是主要是因为刘邦的薄情寡义让她产生了不安因素。而戚夫人正是引导这一因素的导火线,她的出现不断的威胁的吕雉的地位。不断的提醒吕雉是多么的无能,多么不受皇帝的喜爱。吕雉不能将火发到刘邦身上,就只能发到戚夫人身上了。

三、吕雉顾及国本,并非肆意屠杀,薄姬对她不足为患

吕雉虽然善妒,但她也不是只要是刘邦的妃子就杀,还是顾忌国本的。

一来,薄姬身份刘邦的宾妃,低调内敛,从未争过宠,甚至被自己的姐妹嘲笑。她的儿子刘恒

八岁便因被封代王,一直留在晋阳(今太原),在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刘恒恭俭作则,因为之前深受母亲的悉心教导,他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所以吕雉觉得这对母子不足为患。

二来,薄姬是魏国王氏宗亲的女儿,虽然不受汉高祖的宠爱,但还是颇有一些人脉和根基的。而且和当朝宠臣陈平关系就很不错。而在吕雉掌权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陈平。而且薄姬的表现已表明自己无异心。所以根据各方面的权衡吕雉就放过了薄姬。

吕雉执政期间,权倾朝野,虽然有过很多政绩,然而她的阴狠、毒辣和专权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憎恨,在吕雉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一些大臣携手诛灭了吕氏的势力。最后正是这位吕雉当年唯一放过一马的薄姬儿子刘恒成为了皇帝,可能连吕雉也不会想到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戚夫人想要太子之位。吕雉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太子,而戚夫人忤逆了她,所以才杀了戚夫人,而薄姬对太子之位没有争夺,所以放了她。
第2个回答  2022-04-28
主要是刘邦死了!吕雉的儿子刘盈都已经继位了,戚夫人还不懂得收敛,好好的示弱就不会引来杀身之祸
第3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薄姬对她没有威胁力,而戚夫人的儿子对她有威胁力,刘邦想立他为太子。
第4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她也很同情薄姬,薄姬和刘邦在一起只被他宠幸过一次,一样是个命苦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