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产品骗局有哪些惯常骗术?

如题所述

保健产品骗局的惯常骗术有洗脑营销,亲情营销,体验营销,免费体检

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向老年人灌输歪曲的健康理念,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诱惑老人买保健品和治疗仪器。

第二招,亲情营销。营销人员一见面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其实看中的就是老人兜里的钱,让他们最后买了保健品。

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吹嘘疗效,忽悠老年人花钱。

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赶紧掏钱治病。

扩展资料

避免老人盲目信任保健产品商家,子女或亲友可以这样做:

1、定期带老年人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体检,用“白大褂”的权威驳倒不明商家。

2、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给他们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在安全的人际范围内进行情感交流。有安全感的老人比较不容易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

3、让老年人适当劳动,适当做贡献,增加对自我价值认可,提升自尊水平。这有助于减轻焦虑。

4、尽可能保证老年人的控制感,即自主决定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315曝光老人被骗买买买 如何识别保健产品骗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1以“免费牌”吸引上钩

保健品公司在先期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放长线钓大鱼,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得实惠的假象。

有的企业打出送100个鸡蛋的口号:第一次领10个鸡蛋,第二次带人来给20个鸡蛋,第三次30个,第四次40个……以此“套牢”老年人。甚至有销售人员称,利用大数据的方法统计发现,一个顾客被成功转换,只需要52.7元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保健品销售现场的火爆景象,其实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骗子利用各种头衔对自己进行包装,然后夸大产品效果,运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年人掏钱购买。一些老年人贪图便宜参加活动,随后就会以“温水煮青蛙”方式上当受骗。

2以“专家牌”强力洗脑

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做宣传,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顾虑。

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军医老专家等各种头衔。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者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

有媒体调查发现,所谓专家,有的竟然是卖保健品店主,经过一番包装,“大忽悠”变成了“大专家”。而在“义诊”过程中,这些骗子经常凭空捏造出一些病症,吓唬老年人自掏腰包买高价保健品。

3以“亲情牌”骗取信任

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人拉近关系,一旦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