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琅琊榜》中祖孙情是相认无奈,徒留哀伤?

如题所述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是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人格,《论语·雍也》中对于君子进行了这样的诠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礼仪风范是成为君子的必备因素,而内在的克己守礼也是体现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品质。那么为什么说《琅琊榜》中祖孙情是相认无奈,徒留哀伤?

一,《琅琊榜》中的孝是什么

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要殚心竭力地尽孝。父母过世,子女要哀痛,以礼安葬,以礼祭祀。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孝,除了看他(她)对在世父母或长辈是否能做到“事之以礼”外,还可以从他(她)们对已逝父母的丧、祭中看得出来。《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儒家“敬鬼神而远之”,对父母祖先的祭祀,孔子认为主要出自对祖先“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感的培养。究竟先祖的神灵存不存在?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个“如”字,实际上否定了“神”的存在。宋代程颐对此解释说:“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所以,祭祖主要是培养“孝”和“恭敬”的道德意识手段,而不是对神灵庇佑的盲目崇拜。

二,《琅琊榜》中祖孙情

《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因晚年生病,意识模糊,但仍记得重外孙林殊;梅长苏和太皇太后祖孙第一次相见,但却有着相见不能相认的无奈,思念之情让梅长苏几乎压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太皇太后病逝之后,梅长苏悲痛交加,吐血晕倒,卧病在床。他痛恨自己只能默默的为太奶奶哀思,连最后一眼也不能相见,连去灵堂为太奶奶守孝也不可以,只能拖着自己的病体自发为其守孝,禁食、跪拜、叩灵,严格遵守孝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7
因为祖孙相认的时候,当时身体也不好,再加上国家也比较动荡,所以都是伤悲。
第2个回答  2022-08-17
这个时候即使相认了,也是在增加一些伤痛是没有意义的,就不需要让活着人再受煎熬了。
第3个回答  2022-08-17
因为只能够相见,却不能够相认,也不能够尽一点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