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00大洋能买多少东西?够做生意吗?

如题所述



我们在观看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看到使用银元的场景。在很多人眼里,银元是民国时期文学认可的象征,一个大洋可以提供一家人好几天的温饱。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银元可以买几十斤大米。


虽然1935年底,国民政府进行了货币改革,废除银元作为流通货币,改用“法币”。众所周知,此时抗日战争已近尾声,物价沸腾,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政府发行的纸币逐渐贬值,银元作为金属货币,显然比纸币更受大众认可。银元继续流通,直到国民政府崩溃,失去台湾省。


一片大洋,在民国时期,能买到的很少或者很少。按照民国30年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50-350元。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百大洋,可以买多少东西?如果用这100块钱,做个小生意够不够?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当时老百姓的收入情况。鉴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研究蓝本。


民国时期的工资水平除了地域因素外,主要与行业、工种、职位有关。从地域上看,沿海地区工资普遍高于内地。以上海为例,1929年5月比较各行业最高工资,造船业第一,达到90元,其次是丝织业75元,机械业71.4元,卷烟业52元,印刷玻璃业45元,棉纺织业30元,制漆皂烛业22.5元。


1937年6月,排名第一的行业是电力、自来水、印刷、香烟等。工资最高的在100元以上,其次是机械和电车在90元以上,罐头食品、玻璃、造纸等行业在60~80元区域,肥皂和蜡烛制作及搪瓷业在40~50元之间,棉纺织业在37元。1929年,排名第一的造船业突然跌入谷底,只有21.6元。


按照上述城市的工人平均月薪,一个人大概能赚300-1000元,看起来很高,但考虑到这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如果放在内地城市,就要减半。而且,当年的物价也不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人的工资通常低于维持工人家庭所需的最低生活费用。


根据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的统计,当时一家五口的月平均生活费为27.2元,而1930年全国29个城市的男工人和女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6.43元和12.73元。因此,只有双职工家庭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许多家庭不得不从事更多的工作来弥补低工资。


民国时期,工人群体中没有高收入工人。上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大世界、大新、永安周边的舞厅,一个中等舞女月收入150-200元大洋,当然红舞女另当别论。应该说舞女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但是舞女每天晚上化妆打扮,花黄包车彰显身份,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在舞厅里,舞者邀请舞者,他们需要开香槟待客。每瓶香槟十几元,舞者可以从中得到提成,1.2元。


在当时,汽车是一种新奇的东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如果一辆车很贵,你买不起怎么办?租车行业应运而生,一辆黑龙二手车要卖到900元。上海的出租车大王周祥生,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向英国人拥有的中央汽车公司交了600元的首付,买了一辆旧车,靠着从银行换来的500块银元和向丈母娘借的100块钱,开始了他的出租车司机生涯。


T


但民国时期放在上海的时候,和现在的一两万元也差不了多少。那就是买一两辆人力车,房子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不吃不喝拉人力车也能攒钱买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