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题所述

一、相同点

两者的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支付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不同点

1、适用范围不同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3、对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下,现金股利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由于它是由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所以不把它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而权益法下,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享有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收益入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损失入账,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区别小结

    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分为四种:

  A:子公司{即完全控制};  

       B:合营企业{即共同控制};

  C:联营企业(即重大影响).;

       D:权益性投资(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说明:如果是该情况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则不被认定为长期股权投资. 该四种情况的正确核算方法是:A和B用成本法核算.C和D 用权益法核算. 其主要相同点和区别是: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成本法的成本是实际支付的相关的费用,税金用其他必要的支出.       

    权益法的成本是采用实际的成本与可享有的企业的可辩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高低来确定的.如果是成本低,则高于成本的可享有的部分被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宣布的股利应该计入的科目 :

     相同点:如果是在取得后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现金股利的分配时,成本法和权益法均应冲减  成本.。

    不同点:(取得后的现金股利的分配)

    成本法应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则应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权益法中股票股利只计入备查薄)

     三、取得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在利润或净亏损:

    成本法不处理 ; 

    权益法下则把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亏损则反之.;

    四、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成本法不处理;   

    权益法则是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另一方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五、处理的方式: 

    成本法是只有成本、投资收益的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则涉及到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投资收益。另个还需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

    希望能帮到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提示: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是指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金额,并且在持有期间一般不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而变动投资账面余额的方法;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在持有该投资期间,投资企业应根据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该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同点
两者的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以支付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或以应收款项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股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的交换),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4.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不同点
1.两种方法运用的前提不同(或是适用的范围条件不同)。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2.投资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就是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是指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其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相比较,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收益所确认的时间和内容不同。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确认的时间为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对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确认的时间为被投资企业宣告其财务状况时,内容为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实行的净损益中所占的份额。
4.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下不设置明细科目,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分设“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核算。
5.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处理不同。
6.对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现金股利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由于它是由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所以,不把它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如果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部分是来自投资后被投资企业的盈余分配,则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享有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收益入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损失入账,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7.在权益法下,须确认股权投资差额和股权投资准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其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投资成本,实际投资成本与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单独核算。在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动受企业净损益、接受捐赠资产、外币折算差额的影响,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也应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按其应享有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备的增加和资本公积的增加。成本法下则没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