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集30首7言律诗2句的(要赏析,最好要插图)有悬赏哦

如题所述

(五)蓬莱宫阙对南山1,承露金茎霄汉间2。
西望瑶池降王母3,东来紫气满函关4。
云移雉尾开宫扇5,日绕龙鳞识圣颜6。
一卧沧江惊岁晚7,几回青琐点朝班8。
【注释】这首写宫阙朝仪之盛及杜甫自己当年入朝经过,是为“故国平居有所思”的内容之一。
1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秦岭山峰之一,主峰海拔2604米。风景秀丽。蓬莱宫,即大明宫,见《唐会要》卷30:龙朔二年,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如指掌。
2 承露金茎,皆用汉武帝事,即汉武帝用来承露的铜柱,霄汉,云霄和天河,形容铜柱之高。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3 瑶池,传说中王母所居住的地方,在西,所以说西望。因为瑶池在很高的地方,所以这里用一“降”字。
4 老子自洛阳入函关,因此称为东来。函关,即函谷关。汉武帝时期建成的一座著名的关隘,位于今洛阳新安县东。《关令尹内传》:关令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
仇注:西眺瑶池,东瞰函关,极言气象之巍峨轩敞。
5 雉尾:雉尾扇。云移,形容“开宫扇”。明代赵大纲:雉扇数开,望之如云也。
《新唐书·仪卫志》:唐制有雉尾障扇。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雉雊之样,服章多用翟羽,缉雉羽以为扇,以障翳风尘。
《唐会要》卷24: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
6 萧注:龙鳞,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圣颜,天子之颜,指玄宗。唐时上朝甚早,故必待日出才能辩识皇帝的面容。
五六流水对。
7 一卧,暗含一病不起之意,言病之重。沧江,泛指江,因水面呈青苍色,所以称为沧江。这里指巫峡。惊岁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时已深秋,二是自叹暮年。
叶嘉莹:则今日之一卧沧江,与昔时之几回青琐,遥遥相对,一气承转,劲健有利,固真有不胜今昔之慨者矣。
8 陈廷敬注:此诗前六句是明皇时事。一卧沧江,是代宗时事,青琐朝班,是肃宗时事。前言天宝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联,他人为此,中间当有几许繁絮矣。卧沧江,病夔州。惊岁晚,感秋深。几回青琐,言立朝止几度也。此章用对结,未两章亦然。
青琐:皇宫门窗上的青色连环花纹装饰,在杜诗里,青琐(或青琐门)一般指代他曾担任过左拾遗的门下省,见《汉书注》:青琐,刻为连琐文,以青涂之。
点:传点,即传呼点名。朝班:根据官职大小排列上朝班次。这首诗的结构仍然是前六句回忆往昔,第七句又回到现实。末联的意思是,现在在巫峡卧病不起,岁入暮年,遥想当年也曾有一段时间在门下省传点朝班,参与政事。
(六)瞿唐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1。
花萼夹城通御气2,芙蓉小苑入边愁3。
朱帘绣柱围黄鹤4,锦缆牙樯起白鸥5。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6。
【注释】
这首诗描写曲江,是“故园有所思”的第二部分。
1 瞿塘峡在夔州,是杜甫当时所在之地。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长安的第一胜地。风烟,犹风云,例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常暗含有战乱之意。钱注:万里风烟,即所谓“塞上风云接地阴”也。
素秋,即秋天,古代阴阳五行之中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
这两句的大意是,瞿塘峡和曲江相距万里,通过共同的秋日风云景色,在我的心里,他们已经连接在一起了。言下之意,身在瞿唐峡口,心思曲江头。
黄生:一二,分明言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是情也。
2 花萼:花萼楼。《旧唐书·让皇帝传》: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夹城,从大明宫通往芙蓉园,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长安志》: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罗城复道,经通化门,以达南内兴庆宫,次经明春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之知也。《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年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
御气:所谓天子之气。通御气,指玄宗从花萼楼夹城来至曲江之事。可参看“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乐游园歌)。
3 三四两句回忆当日曲江的盛况。
黄生:四句叙禄山陷长安事,浑雅之极。稍粗率,即为全诗之累。三四,首藏初时、后来四字。
钱注:禄山反报至,帝欲迁幸,登兴庆宫花萼楼,置酒,四顾凄怆,此所谓小苑入边愁也。
金圣叹:御气用一通字,何等融和,边愁用一入字,出人意外。先生字法不尚纤巧,而耀人心目如此。
4 黄鹤,又名黄鹄,即天鹅。天鹅是白色的,之所以在古代被称为“黄鹤”,部分原因可能是天鹅嘴基为黄色,头和胸也呈柠檬黄色。
5 锦缆牙樯,可参看“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城西陂泛舟)。起,惊起。颜廷榘《杜律意笺》:象牙作帆樯,此乐府之侈词;锦彩为舟缆,此甘宁之侈事,皆属借形语。
顾注:宫殿密而黄鹄之举若围,舟楫多而白鸥之游忽起,此皆实景。旧云柱帷绣作黄鹄文者,非。
6 萧注:末二句承上陡转,但语极吞吐,意在言外,须细心寻玩。歌舞地,即指曲江,杜甫《乐游园歌》云:“曲江翠幙排银膀,拂水低回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亦可证。回首可怜,是说回想当初的繁华,不能不使人可怜现在的荒凉落寞。回首二字缴前,可怜二字却没有着落,因为作者并未说出,黄生谓此句为“歇后句”,很对。末句放开,由曲江一地说到整个秦中,由当代说到自古,意在借古讽令,激励执政者的自强,并警戒统治者的荒淫佚乐。以“自古帝王州”这般形胜之地,一朝比为戎马交驰之场,岂止令人可怜?简直叫人愧煞!
(七)昆明池水汉时功1,武帝旌旗在眼中2。
织女机丝虚月夜3,石鲸鳞甲动秋风4。
波漂菰米沈云黑5,露冷莲房坠粉红6。
关塞极天唯鸟道7,江湖满地一渔翁8。
【注释】
这首诗回忆长安昆明池,是有所思内容的第三部分。这首诗是用丽句写荒凉的典型。
1 昆明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处,方圆四十里,建于汉武帝时期,所以说是“汉时功”。《汉书·武帝纪》:发谪吏,穿昆明池。
2 武帝,指汉武帝,承上句“汉时功”而来。据汉朝刘歆所著《西京杂记》记载: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上建戈矛,四角垂幡旄葆麾盖,照灼涯涘。
旌旗,这里指战船上的旗帜。据记载,唐朝时昆明池也有战船,所以说汉武帝战船上的旌旗仿佛还在眼前。
3 曹毗《志怪》:昆明池作二石人,东西相望,象牵牛织女。
4 《西京杂记》:昆明池刻玉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髻尾皆动。
萧注:夜月虽明,却不织布,故曰“虚夜月”。虚夜月,状织女之闲静,动秋风,状石鲸之生动。杜甫往往把死的东西说得活灵活现。叶嘉莹:然而杜甫此二句,则不仅写其对昆明池畔之织女像、石鲸的一份怀念而已,其所要写的乃是藉织女、石鲸所表现出的一种“机丝虚月夜”与“鳞甲动秋风”的空幻苍茫飘摇动荡的意象。
5 菰(音孤),即我们平时食用的茭白。菰米煮熟可作饭,古人当作五饭之一。
赵次公:沉云黑,言菰米之多,一望黯黯如云之黑也。蔡邕《月令章句》: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6 莲房,即莲蓬。坠粉红,指红色的莲花秋时凋落。邵注:莲初结子,花蒂褪落,故坠粉红。
上句“云”字和下句“粉”字都是名词,均作为比喻。粉为“粉末”之粉。
仇注:织女二句,记池景之壮丽;波漂二句,想池景之苍凉。
7 萧注:这首诗的结构和“蓬莱宫阙”一首最相似,因为都是前六句说长安说过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现在的,都应在第六句分截。前人狃于律诗以四句为一解的说法,便多误解。关塞,即第一首的塞上。极天,言其高。杜《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即所谓鸟道。极言其险。夔州四面皆山,故曰惟鸟道。一“惟”字,便将上文所说的旌旗、织女、石鲸、菰米、莲房等等一扫而空,见得那些东西只存在于个人想象之中,而眼前所见,则只有“峻极于天”的鸟道高山,岂不大可悲痛!但如果没有前六句的煊赫,也就难以衬出末二句的凄凉。《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以为此诗前六句便是水,后两句便是舟。
8 渔翁,杜甫自谓。
浦注:江湖满地,犹云漂流处处也。夜月秋风,波漂露冷,就所值之时,染所思之色,盖此章秋意,即借彼处映出,故结到夔府,不复带秋也。清代沈德潜:身阻鸟道,迹比渔翁,见还京无期也。
《本草图经》:菰,即茭白,其台中有黑者,谓之茭郁,后结实,雕菰米也。
(八)昆吾御宿自逶迤1,紫阁峰阴入渼陂2。
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3。
佳人拾翠春相问4,仙侣同舟晚更移5。
彩笔昔游干气象6,白头吟望苦低垂7。
【注释】
萧注:这首写渼陂旧游之乐,是为所思之四。前三首所思蓬莱、曲江、昆明,皆属朝廷之事,此则个人游赏,故放在最后作收场。
1 昆吾、御宿,地名。《汉书: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杜诗释地》:昆吾,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御宿,指御宿川,在陕西西安市南。
逶迤:曲折蜿蜒。王嗣奭:而渼陂在鄠,昆吾御宿皆在上林苑中。曰逶迤,则延袤广矣。
2 峰阴,犹峰影。《陕西通志》卷9引《雍胜略》:紫阁峰在圭峰东,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然。
陂(音悲),池塘。渼陂,即渼陂湖。由终南山谷中的水,和胡公泉之水汇集而成的一个湖泊,周回十四里。关于其名称的“渼”字,有两种说法。《十道志》:本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而朱鹤龄注:渼陂,因水味美,故配水以为名。《长安志》:渼陂,在鄠(音户)县西五里。
《杜律演义》:公自长安游渼陂,必道经昆吾御宿,及至,则见紫阁峰阴,入于渼陂,所谓“半陂以南纯浸山”者是也。
3 碧梧,指郁郁葱葱的梧桐。
顾宸:今观诗意,本谓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碧悟则凤凰栖老之枝,盖举鹦鹉凤凰以形容二物之美,非实事也。重在稻与梧,不重在鹦鹉凤凰。若云鹦鹉啄徐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实有鹦鹉凤凰矣。
王力:一经倒装,就觉得特别新颖,不落平凡。“鹦鹉粒”和“凤凰枝”,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在这里,杜甫把把最重要的字眼置于句首,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
4 拾翠,指捡拾翠羽。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翠羽可以用来作为装饰,进一步情况见《诸将五首·其四》的注释。
问,指问遗(音wèi),即互赠礼物。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问遗,谓饷馈之也。遗,去声。
5 仙侣同舟,或指杜甫曾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语出《后汉书:郭太(泰)传》:太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仇注:春相问,彼此问遗也。晚更移,移掉忘归也。
6 彩笔,即“雕章五色笔”(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五色笔”的典故见南北朝时钟嵘《诗品》卷中:(江)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成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钱注:公诗(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云:“气冲屋象表,词感帝王尊。”(按指献赋事)所谓“彩笔昔游干气象”也。浦注:公诗云:词感帝王尊,又云:赋诗分气象,兼此两方。按此二句与《莫相疑行》之“往时文彩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同意,钱解最得要领。
7 萧注:上六皆言长安,末二句收归自身作结,并总结八首。望字遥应第二首的望京华。干,冲犯。“吟望”是仰首。“低垂”是俯首,“苦低垂”是苦苦的只管低垂着,一味的低垂着,与“苦辞酒味薄”、“苦道来不易”、“苦忆荆州辞司马”诸苦字同意。
后人对《秋兴》八首多有赞誉:
张綖:《秋兴》八首,皆雄浑丰丽,沉着痛决,其有感于长安者,但极摹其盛,而所感自寓於中。徐而味之,则凡怀乡恋阙之情,慨往伤今之意,与夫外夷乱华,小人病国,风俗之非旧,盛衰之相寻,所谓不胜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卓哉一家之言,夐然百世之上,此杜子所以为诗人之宗仰也。
明代郝敬:《秋兴》八首,富丽之词,沉浑之气,力扛九鼎,勇夺三军,真大方家如椽之笔。王元美谓其藻绣太过,肌肤太肥,造语牵率而情不接,结响奏合而意未调,如此诸篇,往往有之。由其材大而气厚,格高而声弘,如万石之钟,不能为喁喁细向,河流万里,那得不千里一曲?子美之于诗,兼综条贯,非单丝独竹,一戛一击,可以论宫商者也。八首,声韵雉畅,词采高华,气象冠冕,是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
清朝陈廷敬:《秋兴八首》,命意练句之妙,自不必言、即以章法论:分之如骇鸡之犀,四面皆见;合之如常山之阵,首尾互应。前人皆云李如《史记》,杜如《汉书》,予独谓不然,杜合子长、孟坚为一手者也。
但是,也有不同意见:
胡适:《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都是一些难懂的诗谜。这种是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一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而已。(《白话文学史》)
郑宾于:雕炼过度,不是好诗。(《中国文学流变史》)
陆侃如、冯沅君:杜甫这类诗句“直堕魔道”,“简直不通”(《中国诗史》)还有第三种意见。清朝屈复在《唐诗成法》中指出:此诗诸家称说,大相悬绝。有谓妙绝古今者,有谓全无好处者。愚谓若首首分论,不惟唐一代不为绝传,即在本集中亦非至极;若八首作一首读,其变幻纵横,沉郁顿挫,一气贯注,章法、句法,妙不可言。
我的看法是,虽然《秋兴八首》可以当作一首诗来看,但其中的水平还是略有区别的。笔者浅见,以为在这八首之中相对而言,首三最佳,后二次之,末三又次。后面几首的确有雕琢过分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