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帝位的历史

谁知道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帝位的历史实情.我看过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里面主要说了雍正如何取胜,其它的一笔带过。请问谁有更详细的正史资料?比如大阿哥因何被削爵,太子两次被废的经过,皇八子因何不得宠.谢谢。

恕小的知识有限。
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者过半。皇二子允仍为孝诚皇后所生,因其出生后母即逝去,格外得别康熙的宠爱,未满两岁,便被康熙立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在康熙的精心栽培下,能文能武既兼通满汉文字,熟读诗书,又娴熟骑射武艺,却未有心系天下,纯孝仁慈的胸怀抱负,并且性格暴戾无常,行为不够检点。另外,长期的储君地位,在他周围形成了与封建绝对专制的皇权对立的“第二权力”中心。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种种劣迹被康熙发觉后,康熙忍无可忍,于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废掉允仍。废储君事件如同一支火把,点燃起了康熙诸位皇子抢夺储位的战火。

皇长子允缇因系庶出,未被立为太子,见太子被废,以为时机已到,怂恿康熙杀掉允仍,被康熙斥责。后皇三子允祉揭发允缇请喇嘛用巫术镇压太子,致使太子精神失常,康熙极为震怒。斥允缇为“乱臣贼子”,允缇被康熙囚禁,被开除出争储局外。
皇八子允祀才具优长。于诸皇子中属于皎皎者,又能交结朝中大臣,且心有主见,所望甚高。在康熙征求大臣立新储意见时,允祀苦心经营拉拢兄弟和朝臣。这种在王公大臣中的“威望”本是允祀的优点,但因过于急燥,且与皇权会有矛盾冲突,这引起了康熙的疑忌。康熙大骂允祀,亦将其囚禁。

第一次废除太子后,皇四子胤缜得到了康熙的赞赏。反对太子的皇三子的允祉揭发允缇被康熙认为心术不正,皇长子怂恿康熙杀掉允仍被康熙斥为乱臣贼子,皇八子允祀积极策划储位被康熙骂为“妄蓄大志”时,只有皇四子胤缜一方面在康熙前替太子开脱,另一方面体察康熙的内心苦楚以孝诚之心宽慰了康熙。

允缇,允祉,允祀的所作所为使康熙对废太子之事颇觉后悔,终于在太子被废后三个月后,借允祉揭发皇长子用妖术镇压以致太子行为不正常为由,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允仍为太子。太子复立后,未改前愆,终被康熙于五十一年九月第二次废除。此后,康熙心力交瘁,一直到死,未再立太子,而争夺储君的斗争却越演越烈

康熙晚年,皇十四子成了皇位继承的最大可能者,十四子与皇四子胤缜同母,但却与皇八子允祀交好。他既是一员“良将”,有“带兵才能(康熙语),又聪明绝顶”,才德双全(允祀语)。恰逢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准噶尔进兵侵扰西藏。31岁的十四子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此次任命,使朝廷大臣及外省都抚认定十四子乃康熙晚年属命之人。

康熙晚年由于太子废废立立而引起的皇子夺嫡之争,由开始的各树党羽,招罗大臣至此已演变成两大集团。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集团。其领袖也因前期允祀被康熙疑忌而转而为康熙最相信的皇十四子。另一集团则有皇四子胤缜与皇十三子。似乎势单力孤,但皇四子的韬略显然优于前一集团,其争夺皇位的计划一直都在暗中进行着。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戌(晚上)7—9点)时,康熙病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据官方记载,十三日凌晨,康熙召见皇三子,皇五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科多至榻前,传遗诏曰“皇四子胤缜,人品贵重,深有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种说法显然破绽百出:
1.传诏时,胤缜不在场,在天坛代天行祭,但午前胤缜回到康熙身边。康熙尚能说话,为何不亲口传旨?,八个接受遗诏的人也未透漏消息或暗示。
2.隆科多是参与此事的唯一非皇室大臣,后来获罪时雍正的上谕说:圣祖升天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显然前后矛盾。
3. 篡改诏书说
雍正继位的情节,已成千古难解之谜,有一种说法,流传极广。此即雍正“矫诏篡位”的源头:“出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甚至在说雍正矫治篡位时,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了一碗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
就提供这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6
大阿哥;因为有意谋害父亲 太子是因为没有城府 八皇子表现的太过出风头,还因为他母亲的原因,如果他踏踏实实的做个皇子将来封个亲王什么的,也不至于到了囚禁在宗人府的结果 就只有雍正在康熙面前表现的非常的仁爱 让康熙认为将来如果让雍正继承皇位应该不会兄弟相残 亲!记得赞哦
第2个回答  2012-12-18
都自杀谢罪了 康熙也把位置禅让给了汉人
第3个回答  2012-12-18
说的挺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