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的归纳课文

急需!
……我要的是归纳课文。。。

33、镜泊湖奇观(说课稿)
程妍
今天我的说课将从教材解读、目标设定、作业设计和教学构思四方面展开。
一、 教材解读 目标设定
首先是教材解读和在教材解读之上的目标设定。想从“单元目标及教研专题”、“在关注作者表达和训练学生表达之间架一座桥”两个方面来展开。
《镜泊湖奇观》是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主题为“奇山秀水、异国风情”的这组课文里的一篇,这一单元学习目标中提出了“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线索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组也将其定为我们本学期的教研专题。因此,我打算借此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从题眼“奇观”入手,理解表现“奇特景观”的重点语段,从而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理解,是一个思维外化、表达输出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要促进学生的表达,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镜泊湖奇观》的教学就是这座桥。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是重点,了解作者为何这样谋篇布局、修词炼句更是重点。说到“谋篇布局、修词炼句”不得不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几个特点,即“点面结合、动静交融”“词语结构多变换有节奏”“诠释句与句之间关系”“数字的运用”。这些表达上的特点可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抓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这学期,我已在《飞夺泸定桥》和《开国大典》两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用具体的数字”和“按方位顺序”介绍某一事物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了两次读写结合的训练,“运用具体数字、按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从作业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法。今天这篇课文《镜泊湖奇观》,除了运用具体数字表达外,还有点面结合、动静交融、词语结构的变化,诠释句子之间的关系等可借鉴的表达。
二、 作业设计
就着目标的设定,我来说说《镜泊湖奇观》这课读写结合的作业设计。
到了高年级,表达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学习表达,首先要关注作者的表达。在理解了文本语言文字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大意是一个层面的学习。
除此,迁移表达则是高一级的学习。今天这课的学习之后,给出题目《我们的班级》、关键词“整洁美观又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习选用《镜泊湖奇观》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之前学习、运用了数字和方位写自己的教室“整洁美观”,现在再给出“充满活力”,写写《我们的班级》,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支撑的。“静”已写过桌椅设备、环境布置,今天“动”则可写活跃的课堂;“面”上可写班容班风,“点”上则可抓有意思有故事的同学和老师;表达的过程中兼顾一下“构词方式”“句子关系”。想必最终呈现的表达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 教学构思
朝着最初的目标设定和最终的作业设计,我就来谈谈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1、整体进入,理清脉络,感知“整体介绍与局部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揭示课题后,即悬疑——镜泊湖景观“奇”在哪里?并提出问题——课文写了哪些奇观?从而理出整体介绍的1、2、3三节,即镜泊湖的名字由来、形成原因和自然朴实、绮丽多变的自然景观,重点描写的4、5两节的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这两个著名景点。
2、变换词语结构,感悟修词炼句增强表达的灵动。
指导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朗读神话传说、用客观冷静的语调朗读形成原因感知传说奇、形成奇。而镜泊湖景色的特点自然朴实、绮丽多变,文本以丰富多变、富有节奏的两组词语加以表现,这里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引读:镜泊湖除了镜泊山庄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还有(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同时泛红(2)指名一生读此句后,教师感叹:听了你朗读,让老师忍不住要夸一夸。大家仔细听好了:镜泊湖真是自然朴实,那儿“山岩峭拔”(出示:山岩峭拔……)谁也来学我的样子夸夸这些美景?(3)引读:这些景物一年四季静静地在那儿,然而它静得并不单调:(泛红)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啊!(4)教学至此,教师顺水推舟: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作者在表现镜泊湖景色时运用了不同结构的两组词组,请同桌互相读读这两段,体会它们细微的差别。(5)现在你们能不能仿照上面的语句来改一改下面这段话呢?(叠起的峰峦;耸峙的石岛;奇幻的倒影)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相信学生对文本“语言丰富多变,富于节奏”有了具体的感知。
3、替换数量词,朗读比较,感知列数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达作用。
课文对吊水楼瀑布的描写,采用了一连串具体数字。抓住这串数字进行比较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水势浩大,从而达成下一个教学目标“理解奇特在何处”。这里的教学步骤可以细化为:(1)默读本节,圈出描写吊水楼瀑布时提到的数量词,想想这些数量词的作用。(2)出示本节,教师把数量词替换成表达上较为模糊的另一些词“瀑布又宽又高”“底部岩石由于长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很深很深的深潭”“顿时抛散无数水花,气势浩大,声音传开去”“冬季气温非常低”来朗读这一节,然后请一位学生读原文,同学们听的过程中一定比较出这组数字的运用充分表现了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水势浩大的特点,读了听了比较了之后,教师启发学生说说“列数描写的作用”。之后趁势提出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吊水楼瀑布‘奇’在哪里”,让学生想想“用大量笔墨描写瀑布水势浩大的壮观景象与冬季零下三四十度水流不断有什么关系?”先前体会列数字表达作用时留下的“水势浩大”一词,再另给出“即使……也……”这样一组关联词,相信此时同学们都能说出“因为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所以即使冬季气温抵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瀑布也从不结冰断流”。此刻教师点明,吊水楼瀑布奇就奇在这里,难怪课题命名为“镜泊湖奇观”。
至此,我请男女生分节朗读节3、节4,再请同学们结合树上两幅插图,问同学这两处景色和描写最大的不同是?启发学生感悟:写镜泊湖的景色是静态描写,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则是动态描写,课文动静交融”的表达特点。
4、理顺句群关系,感知运用句与句之间隐含的关联关系进行表达的方式。
第5自然段,写地下森林的形成与独特离不开个中原因,而一组接一组的因果关系的句子,把地下森林的奇特表现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利用文本还原其中的两组因果关系,既使教学有了抓手,有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学习作者的表达。此处教学这样组织:(1)地下森林,光听名字就很神奇,借助本节最后一句的提示,我们可用一对意思相对的词语说出地下森林的奇特之处。板书:阴暗潮湿 欣欣向荣。师引述:地下森林所处的环境虽然(阴暗潮湿),可是它依旧(欣欣向荣)。(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需要我们仔细研读文章。先由教师引读第5节,再让学生把这节中的因果关系表述清楚。因为(森林长在火山口里),所以(称它为地下森林)。 因为(火山岩逐步风化,同火山灰及沉积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3)师:刚才我们弄清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接下来这个关系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再静心读文,找出文中三个关键词加以说明。出示:因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所以地下森林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师:之所以地下森林能欣欣向荣地生长,原因就藏在这段话中,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话,提醒同学们概括时注意词语结构的统一性。学生交流,其它文字淡化,凸出“土壤肥沃、降水教多、阳光射入”。(4)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地下森林之所以能不在乎阴暗潮湿,而显得欣欣向荣,充满活力,这和它特殊的形成原因有着密切关系。
至此,表现课题《镜泊湖奇观》的又一奇特之处也已学习感悟。
5、达成单元目标和教研专题“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说课伊始,曾提到单元目标和教研专题“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单元导语中指出“本单元,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线索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题为《镜泊湖奇观》,一堂课的教学之后,留下了课文脉络、概括线索(出示总板书),要求学生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线索归纳主要内容,此刻已非难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2
、镜泊湖奇观(说课稿)
程妍
今天我的说课将从教材解读、目标设定、作业设计和教学构思四方面展开。
一、 教材解读 目标设定
首先是教材解读和在教材解读之上的目标设定。想从“单元目标及教研专题”、“在关注作者表达和训练学生表达之间架一座桥”两个方面来展开。
《镜泊湖奇观》是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主题为“奇山秀水、异国风情”的这组课文里的一篇,这一单元学习目标中提出了“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线索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组也将其定为我们本学期的教研专题。因此,我打算借此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从题眼“奇观”入手,理解表现“奇特景观”的重点语段,从而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理解,是一个思维外化、表达输出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要促进学生的表达,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镜泊湖奇观》的教学就是这座桥。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是重点,了解作者为何这样谋篇布局、修词炼句更是重点。说到“谋篇布局、修词炼句”不得不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几个特点,即“点面结合、动静交融”“词语结构多变换有节奏”“诠释句与句之间关系”“数字的运用”。这些表达上的特点可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抓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这学期,我已在《飞夺泸定桥》和《开国大典》两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用具体的数字”和“按方位顺序”介绍某一事物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了两次读写结合的训练,“运用具体数字、按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从作业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法。今天这篇课文《镜泊湖奇观》,除了运用具体数字表达外,还有点面结合、动静交融、词语结构的变化,诠释句子之间的关系等可借鉴的表达。
二、 作业设计
就着目标的设定,我来说说《镜泊湖奇观》这课读写结合的作业设计。
到了高年级,表达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学习表达,首先要关注作者的表达。在理解了文本语言文字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大意是一个层面的学习。
除此,迁移表达则是高一级的学习。今天这课的学习之后,给出题目《我们的班级》、关键词“整洁美观又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习选用《镜泊湖奇观》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之前学习、运用了数字和方位写自己的教室“整洁美观”,现在再给出“充满活力”,写写《我们的班级》,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支撑的。“静”已写过桌椅设备、环境布置,今天“动”则可写活跃的课堂;“面”上可写班容班风,“点”上则可抓有意思有故事的同学和老师;表达的过程中兼顾一下“构词方式”“句子关系”。想必最终呈现的表达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 教学构思
朝着最初的目标设定和最终的作业设计,我就来谈谈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1、整体进入,理清脉络,感知“整体介绍与局部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揭示课题后,即悬疑——镜泊湖景观“奇”在哪里?并提出问题——课文写了哪些奇观?从而理出整体介绍的1、2、3三节,即镜泊湖的名字由来、形成原因和自然朴实、绮丽多变的自然景观,重点描写的4、5两节的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这两个著名景点。
2、变换词语结构,感悟修词炼句增强表达的灵动。
指导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朗读神话传说、用客观冷静的语调朗读形成原因感知传说奇、形成奇。而镜泊湖景色的特点自然朴实、绮丽多变,文本以丰富多变、富有节奏的两组词语加以表现,这里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引读:镜泊湖除了镜泊山庄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还有(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同时泛红(2)指名一生读此句后,教师感叹:听了你朗读,让老师忍不住要夸一夸。大家仔细听好了:镜泊湖真是自然朴实,那儿“山岩峭拔”(出示:山岩峭拔……)谁也来学我的样子夸夸这些美景?(3)引读:这些景物一年四季静静地在那儿,然而它静得并不单调:(泛红)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啊!(4)教学至此,教师顺水推舟: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作者在表现镜泊湖景色时运用了不同结构的两组词组,请同桌互相读读这两段,体会它们细微的差别。(5)现在你们能不能仿照上面的语句来改一改下面这段话呢?(叠起的峰峦;耸峙的石岛;奇幻的倒影)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相信学生对文本“语言丰富多变,富于节奏”有了具体的感知。
3、替换数量词,朗读比较,感知列数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达作用。
课文对吊水楼瀑布的描写,采用了一连串具体数字。抓住这串数字进行比较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水势浩大,从而达成下一个教学目标“理解奇特在何处”。这里的教学步骤可以细化为:(1)默读本节,圈出描写吊水楼瀑布时提到的数量词,想想这些数量词的作用。(2)出示本节,教师把数量词替换成表达上较为模糊的另一些词“瀑布又宽又高”“底部岩石由于长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很深很深的深潭”“顿时抛散无数水花,气势浩大,声音传开去”“冬季气温非常低”来朗读这一节,然后请一位学生读原文,同学们听的过程中一定比较出这组数字的运用充分表现了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水势浩大的特点,读了听了比较了之后,教师启发学生说说“列数描写的作用”。之后趁势提出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吊水楼瀑布‘奇’在哪里”,让学生想想“用大量笔墨描写瀑布水势浩大的壮观景象与冬季零下三四十度水流不断有什么关系?”先前体会列数字表达作用时留下的“水势浩大”一词,再另给出“即使……也……”这样一组关联词,相信此时同学们都能说出“因为吊水楼瀑布水流湍急,所以即使冬季气温抵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瀑布也从不结冰断流”。此刻教师点明,吊水楼瀑布奇就奇在这里,难怪课题命名为“镜泊湖奇观”。
至此,我请男女生分节朗读节3、节4,再请同学们结合树上两幅插图,问同学这两处景色和描写最大的不同是?启发学生感悟:写镜泊湖的景色是静态描写,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则是动态描写,课文动静交融”的表达特点。
4、理顺句群关系,感知运用句与句之间隐含的关联关系进行表达的方式。
第5自然段,写地下森林的形成与独特离不开个中原因,而一组接一组的因果关系的句子,把地下森林的奇特表现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利用文本还原其中的两组因果关系,既使教学有了抓手,有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学习作者的表达。此处教学这样组织:(1)地下森林,光听名字就很神奇,借助本节最后一句的提示,我们可用一对意思相对的词语说出地下森林的奇特之处。板书:阴暗潮湿 欣欣向荣。师引述:地下森林所处的环境虽然(阴暗潮湿),可是它依旧(欣欣向荣)。(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需要我们仔细研读文章。先由教师引读第5节,再让学生把这节中的因果关系表述清楚。因为(森林长在火山口里),所以(称它为地下森林)。 因为(火山岩逐步风化,同火山灰及沉积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3)师:刚才我们弄清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接下来这个关系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再静心读文,找出文中三个关键词加以说明。出示:因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所以地下森林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师:之所以地下森林能欣欣向荣地生长,原因就藏在这段话中,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话,提醒同学们概括时注意词语结构的统一性。学生交流,其它文字淡化,凸出“土壤肥沃、降水教多、阳光射入”。(4)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地下森林之所以能不在乎阴暗潮湿,而显得欣欣向荣,充满活力,这和它特殊的形成原因有着密切关系。
至此,表现课题《镜泊湖奇观》的又一奇特之处也已学习感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