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宦官被称为中人是什么原因?中书令是中常侍演变来的么?如果不是,那它的中字与宦官有关么?

如题所述

“中”字一直都是混淆阴阳的称呼,意思是不阴不阳,男为阳,女为阴;中人意思也可以说成不男不女的意思。

中常侍与中书令是两个平行的概念,没有多大的联系。
中常侍之名出现于西汉晚期﹐元帝时有中常侍许嘉。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四人。东汉初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章帝﹑和帝时﹐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
要说”中书令“起源不得不说一下尚书令,汉武帝时候,尚书令作为中书令属官,在汉武帝时尚书由中书令负责,尚书令是中书令的谒者(使者,即跑腿的、传达命令的人意思),故称中书谒者令。

再说说中书令,他最初叫中谒者令,这个词的发明人是汉武帝,他任用过宦官也任用过士人担任这个官职;所以说这里的这个“中”,并没有中人的意思。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西汉年间中书,乃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
东汉没有这个官职。
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魏文帝时,宫内图书的整理逐渐不拘于宦官,也起用士人,从而演化成可以讨论政策的研究机构。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如西晋的中书监荀勖和中书令和峤。
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 隋唐早期,任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肃宗以后逐渐改为荣誉衔(没有实际权力意思);宋中书令班在太师之上,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同时期的辽、金、夏的中书令掌实权,位在丞相上,辽夏中书令是宰臣之首);元代中书令特别重要,忽必烈统制中国之后,耶律楚才任中书令执政,恢复了中书令宰相的职权,但权限则大为扩充至地方行省。后来也仿效宋太祖时,赵光义任中书令为嗣子,或以皇太子兼任。明洪武年间,中书令即当朝宰相。后由于胡惟庸案,原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的机构中书省及中书令一职皆遭撤销,权归皇帝。(自朱元璋以后就没了这个官职,但是也是有内容差不多的官职——内阁大学士、首辅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1
以下是宦官为什么叫中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颜师古 注:“中人,奄人也。” 唐 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明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魏忠贤欲代行礼。”

中书令不是中常侍演变的,是两个不同官名。
但是中书令一开始确实是由宦官担任,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宦官都是由士人担当。
司马迁就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不过中书令到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官名,不再由宦官担任。
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叫中书令,其地位相当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