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什么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

3、这两个数据之所以有差距主要是指标的定义口径和数据来源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造成这两种数据口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前农村人口是农业人口,在城里居住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

1、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又滞后于城镇化。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必须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转户1600多万人,才能实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左右的规划目标。

2、实际上,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其中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没有实现户籍城镇化,由此带来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3、例如:外来人口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共享差异和心理落差;在部分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形成外来人口聚居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城镇户籍造成的人口频繁流动,制约产业工人技艺提升和队伍稳定,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质量;大量人口频繁长距离往返于城乡之间,形成巨大交通压力,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