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研究现代汉语,有个问题十分不懂!汉语的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使用,词才是...

最近突然研究现代汉语,有个问题十分不懂!汉语的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使用,词才是最小的能够作句子成分自由活动!古汉语的很多单音节词双音节化,变成双音节词,比如说耻=耻辱,荣=光荣来表示了,那么这类词就在现代汉语不能在句中单独出现,要以双音节来出现了。但是在汉语使用中却单独出现了!比如说“我们不要以他为荣。不要以他为痴。这两句话的荣和耻在现代汉语中应该算不成词语素,应该用光荣和耻辱表示,可是为什么可以这样,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用法,我感觉这样用也没错啊,看了关于汉语的一些内容感觉有矛盾啊…请大神解释下,谢谢了!

你说的对,古汉语很多单音词双音化,但不是绝对的,有些词还可以单独用的,比如现代人写诗字少而容量大,都用双音词来做诗,那就不凝练了。
“以他为荣 以他为耻”基本算是固定句式。(百度限字多说不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9
不矛盾。
你例子中的荣、耻,确实是不成词语素,但两个语素在这里并非自由使用,而是在固定格式“以…为…”中使用(类似的如八荣八耻)。析句时,整个格式充当句子成分,“荣、耻”并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第2个回答  2012-11-28
你所举的例子“以×为荣”,这其实还是一个文言句式,如若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就是把×当做光荣。“荣”作为单字语素是不能当“光荣”讲的,比如说,“光荣的使命”,不能说成“荣的使命”。所以,你所言矛盾并不成立
第3个回答  2012-12-04
词素的概念对研究汉语没有意义,词素的设计也不科学。
第4个回答  2012-12-10
词是最小的能够作句子成分自由活动,这句话是错误的,字才是。中文没有语素这个东西,所谓的语素就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