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上朝前,总会有太监在宫门前甩鞭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规矩?

清朝甩鞭子的规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电视剧中的皇帝在上朝前。有太监站在宫门前挥舞周中的鞭子,这有一个称呼就叫净鞭。主要是出现在明清两朝,净鞭其实是一种仪仗,主要作用是提示皇帝即将出场,并以此警示人们保持肃静。随着不断的发展,清朝甩鞭子又出现了其它的意思,那么都有哪些呢?

第一就是皇权的象征。在农民手中的鞭子就可以看出来,其作用就是为了让牲畜听从安排。同样的道理,皇帝面前的鞭子,也是为了让大臣、百姓能够臣服于皇帝。因此鞭子又是皇权的象征,所以每次皇帝出场就会甩鞭子,每次离开也会甩鞭子。而且皇帝身边太监手中的鞭子可以说就跟牧羊人驾驭牛羊一样,因此皇帝给大臣赏赐什么东西就叫“御赐”,这其中的“御赐”的“御”就与“驭”字同音,同时有相通之意。

第二就是为了立威。毕竟甩出的鞭子与地面接触后,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能给人带来一种恐惧。因此清朝每次上朝前,就会要求太监专门甩鞭子,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在于帮皇帝立威,让王公大臣以及百姓对皇帝有敬畏之心。

关于清朝的甩鞭子还有具体的规定,这在《清史稿·志六十三礼七》中就有详细的记载,不同的鸣鞭次数有不同的含义,此时朝廷中的大臣根本不需要别人的传达,可以直接从鸣鞭中听出皇帝的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首先讲一下甩鞭子的作用,甩鞭子有专用的称呼,被称为静鞭。基本上是在皇帝到来之前,太监在宫门前甩鞭子。大概意思就是:大家不要喧哗,领导马上就要来了。甩鞭子不仅仅出现在宫门前,皇帝祭天或者出巡的过程中,也需要甩鞭子。到底由几名太监甩鞭子,这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在历史记录中,有的时候一个人,有的时候一口气6个人。例如在乾隆南巡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6个太监同时甩鞭子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甩鞭子是清朝特有的规矩,这个责任真的不能让清朝背。从唐朝中期开始,就出现了甩鞭子的记录。但当时这一规定可能还没有成型,有时候出现,有的时候则没有记载。到了宋朝统治期间,甩鞭子逐步规范化。在此之后的元朝和明朝都沿用了这个规矩,所以说,甩鞭子是唐朝就已经出现的。当然,这一制度到了明清时期逐步格式化。顺便讲一句,朱元璋当年用鞭子活活抽死了自己的大将朱亮祖。

在影视剧中,似乎甩鞭子很轻松。其实这是长期练习的过程,如果挥舞鞭子,如果达到最响亮的效果,这些都是由讲究的。在皇宫里,有一些太监专门练习这个技术。但甩鞭子的人不一定就是太监,有的时候,御前侍卫也会甩鞭子。从唐朝到清朝,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认真的说,这是皇权逐步提高的象征。从唐宋到明清,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清朝的军机大臣看上去权力很大,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左右皇帝的想法。
第2个回答  2019-10-21
甩鞭子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喧哗,领导马上就要来了。甩鞭子不仅仅出现在宫门前,皇帝祭天或者出巡的过程中,也需要甩鞭子。
第3个回答  2019-10-18
清朝上朝前总有太见在宫门前甩鞭子是为了清扫前一天的不安,也是皇帝比较迷信。
第4个回答  2019-10-19

清朝上朝之前之所以会有太监在宫门前甩鞭子,这是为了体现出皇权的地位以及皇上的威严,这个规矩不仅仅是出现在清朝。